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朱允炆即位,黄子澄与齐泰同参国政,共谋削夺藩王权,朱棣派三个儿子代替自己祭拜父亲,建文帝最终决定不将他们扣为人质,将其放走

作者:黄子澄

 

朱允炆即位,黄子澄与齐泰同参国政,共谋削夺藩王权,齐泰认为应先向燕王朱棣动手,黄子澄认为应先从周王开始问罪
参见:建文削藩
朱允炆即位后,任命黄子澄兼翰林学士之职,与齐泰同参国政,共谋削夺藩王权。齐泰打算首先向燕王朱棣动手,但黄子澄有不同意见,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候,就做了很多不法之事,削之有名。现在想要问罪,应该先从周王开始。
周王是燕王的母弟,削周是剪除燕王的手足。最后黄子澄的意见被采用,周王等五个藩王先后被削藩。朝廷用黄子澄和齐泰的计谋,调走燕王手下精兵,又在燕王府所在地北平一带调动军队以监视燕王。

朱棣派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代替他祭拜父亲,齐泰劝建文帝将此三人扣为人质,但黄子澄认为应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以麻痹燕王,建文帝最终决定放走三人
当年四月,朱棣回到北平后,就向朝廷告病,过了一段时间,病越来越重,居然成了病危。这场病并不是突发的,而是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在即将到来的五月,朱棣有一件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五月,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制朱棣应该自己前去,但朱棣敏锐地感觉到如果这次再去京城,可能就回不来了。可是父亲的忌日不去也是不行的,于是他派长子朱高炽及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代替他祭拜。一下子派出三个儿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视此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朝廷,自己没有异心。但当时的形势已经很明,朱允炆摆明了就是要除掉藩王,此时把自己的儿子派入京城,简直就是送去的人质。果然,朱高炽三兄弟一入京,兵部尚书齐泰就劝建文帝立刻将此三人扣为人质。建文帝本也表示同意,但黄子澄竟然认为这样会打草惊蛇,应该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
建文帝拿不定主意,此时魏国公徐辉祖出来说话,按亲戚关系算,这三个人都是他的外甥,他看着此三人长大,十分了解此他们的品行,他对朱允炆进言,绝对不能放这三个人回去,因为此三人不但可以作为人质,而且都身负大才,如若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紧接着,徐辉祖特别说到了朱高煦这个人,他告诉朱允炆,在他这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最为勇猛过人也最为无赖,他不但不会忠于陛下,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可是决定权在建文帝手中,他最后作出决定,放走了朱高炽三兄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要的是情操Ф不是离骚丶”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黄子澄(公元1350年-公元1402年),明分宜(江西分宜)人,洪武进士,授修撰,侍读东宫,累迁太学东卿。建文帝即位,命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向明惠帝(建文帝)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建文元年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指黄子澄、齐泰为奸。建文四年,燕师渡江破京师,被执,抗辩不屈,磔死,族诛。黄子澄的无惭臣节为旧时的士子所歌颂。清乾隆年间,追谥忠悫。

中文名
黄子澄
别    名
黄湜
国    籍
中国(明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中国明分宜(江西分宜)
出生日期
1350年
逝世日期
1402年
职    业
文官
主要成就
辅佐建文帝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
《李景隆师败》、《还洞庭》、《酬姚六丈》等诗文17篇
官    职
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
谥    号
忠悫(清乾隆年间追谥)
墓    葬
马鞍山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