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赛儿
唐赛儿利用白莲教为掩护,组织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取得两次大捷
唐赛儿知名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永乐年间,她利用白莲教为掩护,组织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取得了两次大捷,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唐赛儿曾发现白莲教的书典和宝剑,决心利用白莲教的社会影响为夫报仇,剪纸为兵
唐赛儿,女,又名唐三姐,蒲台县西关(今山东滨州)人,(1399~?),自幼练习武术。明初洪武末年,朱元璋的四子为了争夺皇位,发动了“靖难之役”,山东成了主要战场,战争令百姓流离失所。朱棣登基后,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
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加上水、旱灾害,瘟疫流行,群众生活十分艰难。山东、河南等地的群众到了吃树皮、草根维持生活的地步。“民食草实为食。”永乐十七年,“山东、河南、山陕诸处饥荒水旱相仍,至剥树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国榷》卷17)
在民间传说中,唐赛儿18岁结婚,时逢乱世。婚后不久,恩爱的丈夫林三被官府逼死(一说染疫病亡),唐赛儿痛不欲生,唤起了她的反抗之心,决意为丈夫和受苦的乡亲报仇。
当时,滨州民间白莲教盛行。饱受战乱和盘剥之苦的农民群众广泛信奉白莲教,从中寻找精神寄托和相互帮助。唐赛儿自幼好佛诵经,为了令自己师出有名,流传出一个传说。
林三死后,唐赛儿经常去坟地祭奠。一次祭完林三回村时,在山脚下的石缝里,唐赛儿发现了白莲教的书典和宝剑。此后,乡里、衙间就盛传她“通晓诸术”,并认为“剑亦神物,惟赛儿能用之”。唐赛儿于是自号“佛母”,称能预知将来事情的成败,并以能剪纸为兵马相号召,组织民众。她不辞劳苦,不避艰险,秘密往来于益都、诸城、安州、莒州、即墨、寿光诸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