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刘吉尸位素餐,屡遭弹劾,但他曲意逢迎而排挤打击弹劾他的人,朱祐樘登基后,刘吉又经常上书建言国家大事

作者:刘吉

 

刘吉尸位素餐,精于营私,因此屡遭谏官弹劾,但他靠逢迎皇帝、勾结宦官,排挤打击弹劾他的人
明代弹劾成风,言官也喜欢管闲事,刘吉这种人自然成为了言官们的主要攻击对象,可这位仁兄心理承受力好,言官说了什么权当没有听见,所以江湖朋友送他一个雅号“刘棉花”。何意?棉花者,不怕弹也!
这位官至大学士、内阁首辅(宰相)的仁兄,他尸位素餐,精于营私,因此屡遭谏官弹劾。但他靠逢迎皇帝、勾结宦官,排挤打击弹劾他的人,得以在内阁任职18年。其时曹御史及欧阳旦等一批人,不断弹劾他,但刘吉的官却越做越大,人们奈他不得,这说明了明朝的吏治已经糟透了。当时由于明宪宗经常不理朝政,所以内阁中另一位叫刘翊的老兄,基本上也是每天混日子。至于下面的六部尚书,每日也是坐在衙门里喝茶聊天,啥事也不干,所以当时人们说内阁三成员(万安、刘吉、刘珝)是“纸糊三阁老”,说六部尚书是“泥塑六尚书”。

 

朱祐樘登基后,开始励精图治,刘吉经常上书建言国家大事,被留用为内阁首辅,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哈密问题
河北省《博野县志》第472页载:“明刘太师刘吉墓,在今程委镇张家庄村西”。
明孝宗用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许多之前被看做奸臣的人物,在他的手下,反而成了能臣。典型如朱见深在位时期的佞臣刘吉,朱见深时代,他就是内阁大学士,除了善于排挤同僚外,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逢迎拍马。当时明朝官场上送他的绰号叫“刘棉花”,意思是脸皮厚,不怕骂。
明孝宗朱祐樘登基后,开始励精图治,刘吉摇身一变,经常上书建言国家大事。而看重他能力的朱祐樘,不但没有清算他,相反留用他为内阁首辅,他担任首辅时,虽然也有打击陷害言官等恶行,但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哈密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无解方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刘吉简介

刘吉,字祐之。河北省博野县大程委村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成化十一年(1475)成为内阁成员。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至弘治五年八月(1487年-1492年)任当朝首辅一职。授编修,充经筵讲官。修《寰宇通志》成,升修撰。天顺四年(1460)侍太子讲读。宪宗即位,召纂修《英宗实录》,升侍读。实录成,升侍读学士,累官至礼部左侍郎。成化时,累进户部尚书。孝宗即位,万安、尹直罢官,他独留任,数兴大狱,中外侧目。升少傅华盖殿大学士。多智数,善附会,时人视之为“刘緜花”,意指他耐弹,后被帝讽令致仕。弘治六年卒。赠太师,谥文穆。

中文名
刘吉
别    名
字祐之
国    籍
中国 明朝
民    族
出生地
河北省博野县大程委村
职    业
内阁首辅
主要成就
不费一兵一卒解决了哈密问题。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