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谭元春作品提倡抒写性灵,但部分文章过于晦涩难懂,令后人诟病

作者:谭元春

 

谭元春抨击拟古文风,主张作诗以抒其风情灵性却刻意雕琢字句

谭元春受钟惺影响,两人文学创作主张一致。他提倡诗文抒写性灵,反对拟古文风,提出“法不前定,以笔所至为法”,“词不准古,以情所迫为词”。认为摹拟古人词句是“得其滞者、熟者、木者、陋者”(谭元春《诗归序》)。主张“吾辈论诗,止有同志,原无同调”(《万茂先诗序》)。他所提倡的“性灵”是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是“专其力壹其思,以达于古人,觉古人亦有炯炯双眸,从纸上还瞩人”。但他强调的“古人精神”只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只着眼于湖光、花草及“孤怀”、“孤意”等,致使他创作的题材极为狭窄。加之又提倡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使文风艰涩,往往雕饰字句而忘及篇章,致使后人有字哑句谜、几无完篇之诟。

谭元春作品中五言诗及写景散文多有出色,寄情于景,颇有意致
然而谭元春的山水五言诗却时有佳品,如《夜次阳逻同夏平寻山》、《游九峰山》等,迥然孤秀,有幽冷峭拔风范。其六言绝句《得蜀中故人书》亦朗秀清新,较有情趣。其他一些诗作,虽有一些隽句,但多用奇字押险韵,语句诘屈,令人费解,如:“鱼出声中立,花开影外吹”(《太和庵前坐泉》)等。其《夏夜》诗等,此类弊病更为突出。谭元春的写景散文亦有出色作品,如《游南岳记》写登祝融峰顶所见云海奇观:“晴漾其里,云缝其外,上如海,下如天,幻冥一色,心目无主;觉万丈之下漠漠送声。……久之,云动。有顷,后云追前云,不及,遂失队,万云乘其罅,绕山左飞;飞尽日现,天地定位,下界山争以春翠供奉;四峰皆莫能自起,远湖近江,皆作一缕白……”气势雄伟,景界壮观。三篇《游乌龙潭记》将三次游赏的不同时令特征及特异景色描绘得恰到好处,意境毫不雷同。受郦道元影响,语言表现力甚强。其书牍铭序如《求母氏五十文说》、《端石砚铭》、《宋绣观世音赞》等亦洁清隽永,颇有意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习惯了没色彩的生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谭元春(1586~1637),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明代文学家,天启间乡试第一,与同里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人,论文重视性灵,反对摹古,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所作亦流于僻奥冷涩,有《谭友夏合集》。

本    名
谭元春
别    称
谭蓑翁
字    号
字友夏 
号鹄湾
所处时代
明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湖广竟陵
出生时间
公元1586年
去世时间
公元1637年
主要作品
《谭友夏合集》
主要成就
“竟陵派”创始人之一
文学流派
竟陵派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