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贞毓
永历帝中计前往贵州,孙可望强占军政大权并打算建立“后明”
永历五年(公元1651年)清兵南征,形势紧迫,永历帝召文武官员商议,有的主张到海滨李元胤处,有的说到安南(今越南)避难,有的主张渡海抵福建附郑成功。武臣马占翔、宦官庞天寿与孙可望相互勾结,阴谋策划,坚持要到贵阳。贞毓因以前反对孙可望封王,没有多言。于是,孙可望一伙于永历六年(公元1652年)二月遣兵,迎永历帝入贵州安隆,改为安龙府,作为永历帝的宫室,其实是一座非常卑陋的房舍。宫人守将也不行君臣的礼节。永历帝心中忧惧,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这时,马占翔管军事,庞天寿指挥勇卫营,军政大权都落在孙可望亲信党羽的手中。他们相互勾结,策划另设内阁九卿科道官,改印文,立太庙,定朝仪,甚至准备改国号为“后明”。
永历帝密诏李定国救驾之事暴露,吴贞毓等人皆被杀害
永历帝愈来愈感到事态紧急,听说晋王李定国已定广西,军声大振,便与贞毓等人密议,想下密旨,令定国统率大军速来护驾。贞毓说:“主上忧危,正是我辈报国之秋,谁能充此使者?”当即有林青阳愿受命冒险前往。李定国接到永历帝的旨意,感慨涕泣不已,决心率兵前往贵州救驾,迎接永历帝。但是,贞毓等人奉永历帝密诏,召李定国勤王的事,在定国到来之前就泄露了。永历九年(公元1655年)三月,贞毓等18人为孙可望所杀害。贞毓就刑前,神色不变,面对苍天道:“吾尽忠保国,今逼于奸逆,以死报国,臣之职也!”并赋绝命诗一首:“九世承恩愧未酬,忧时惆怅定良谋;躬逢多难维依汉,梦绕高堂亦报刘;忠孝两穷嗟百折,匡扶有愿赖同俦;击奸未遂身先死,一片丹心不肯休。”赋诗毕,慨然就义,年仅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