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来亨加入农民军抗清人称“小闯王”后被清军围困弹尽粮绝以死殉国

作者:李来亨

 

李来亨加入农民军反抗清朝侵略,建立根据地人称“小闯王”
李来亨(约1627~1664),陕西清涧(一说米脂)人,明末清初抗清农民军将领。少年时因灾荒父母双亡,被李自成侄李过收为义子,参加李自成农民军。
1645年(永昌二年)5月17日,李自成在通城九宫山遇害后,其妻高夫人召集农民军20余万人,并在李锦、高一功等决策下,实现战略大转变,与南明政权合作,共同反抗带有民族征服性质的满洲奴隶主贵族集团建立的满清政权。
1648年(顺治五年),抗清队伍中的军阀、野心家孙可望悍然围攻由贵州入蜀的高必正、党守素、李锦、李来亨部,只有李来亨力战得脱,高必正等均被杀,南明抗清大业岌岌可危。“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李来亨挺身而出,继续高举抗清大旗,召集所部数万人,经过多次血战,率领部众自贵州进入川、鄂边境,同先期到达的郝摇旗等部会师,并联合当地其他反清武装,组成了夔东十三家军。最后在方圆150余华里的湖北省兴山县的茅麓山高山之上、密林深处,建立起抗清根据地。他实行屯田自给、与民休息的政策,关怀山中百姓疾苦,深得民心,都称他“小闯王”。
1658年(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夔东十三家军在李来亨带领下,两次围攻重庆,有力地支援了李定国大西军的抗清斗争。

清军进攻不成开始围困李来亨,弹尽粮绝寡不敌众最终以死殉国
1662年(康熙元年)冬,满清集中四川、陕西、湖北三省兵力,围攻夔东农民军,次年春攻入茅麓山。李来亨放弃九莲坪,将清军诱入险地,毙伤敌约万人,会同郝摇旗等挫败了清军围攻。
1664年(康熙三年)清政府集中川、楚、秦三省清军和满洲八旗兵,共十万大军在靖西将军穆里玛的指挥下,围攻茅麓山。李来亨奋起迎敌,满洲兵在李来亨的炮火、檑木、滚石的打击下,纷纷坠崖落涧,伤亡惨重,高级指挥官贺布索、穆里玛之子苏尔马均被击毙。清军改变策略,对茅麓山所有出口,严防死守,长期围困,企图困死明军。双方相持数月,李来亨部物资消耗殆尽。李来亨在六月曾组织两次突围,虽拼死奋战,但寡不敌众,无法突出重围,知道已到最后关头,决心与明朝的最后一片河山共存亡。处死了清方派来招降的叛徒李有实。8月4日,寨内弹尽粮绝。李来亨事先妥善安排了年迈母亲的生路,后与妻、子等家人扑向熊熊烈火,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千秋正气歌。
虽然我们对李来亨的生年和早期情况都不清楚,甚至连他的儿子的名字也难以查考,李自成祖孙四代在明清之际为反抗明朝和清朝统治者的暴政而英勇献身的精神确实令人钦佩不已。李来亨父子牺牲后,部下士卒除少数投降外,都在混战中壮烈捐躯。清朝将领惟恐有明军将士潜藏逃出,派了大批兵丁“四山搜剿”,穷凶极恶地实行斩草除根,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扫穴无遗类”
至此,以原大顺军余部为主体的夔东抗清斗争坚持了二十年之久,以失败告终,大陆上公开以恢复明朝为旗帜的武装抗清运动结束了。南明灭亡、华夏民族被打断脊梁昏睡三百多年的历史也由此正式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她爱她还好吧”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来亨(?-1664年),李锦义子。永昌二年(1645年)随李锦联明抗清;永历七年(1653年)出没于湖北省兴山县的茅麓山,称夔东十三家。永历九年(1655年)立“圣帝行宫碑”。顺治十六年清军深入云南追击永历帝,李定国势孤,他与诸将攻重庆,牵制南下的清军;康熙元年(1662年)清军集中主力,分路进攻;他奋战数年,最后据守茅麓山九连坪(今湖北兴山西北);康熙三年(1664年),清兵围茅麓山,来亨举家自焚。

中文名
李来亨
别    名
李懋亨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清涧
出生日期
不详
逝世日期
1664年8月4日
职    业
农民军将领
信    仰
敬天法祖、守卫汉家天下
主要成就
坚持抵抗清军,战绩斐然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