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朱之瑜死后被安葬在历代水户藩主的墓地瑞龙山,谥号为“文恭先生”

作者:朱之瑜

 

永历三十六年,朱之瑜在日本大阪去世,享年83岁
永历三十五年(公元1681年)朱之瑜因水土不服而致病,全身遍生疥疮,卧床不起。明年(永历三十六年,公元1682年)四月,即顾炎武辞世三月后,朱之瑜在日本大阪逝世,享年83岁。安葬在历代水户藩主的墓地瑞龙山(茨城县常陆太田市)。为了纪念他不忘故国,坟墓特建为明朝式样,碑文题“明徵君子朱子墓”,私谥“文恭先生”。德川光国率诸朝士临其葬。朱舜水死前遗言:“予不得再履汉土,一睹恢复事业。予死矣,奔赴海外数十年,未求得一师与满虏战,亦无颜报明社稷。自今以往,区区对皇汉之心,绝于瞑目。见予葬地者,呼曰‘故明人朱之瑜墓’,则幸甚。”朱之瑜一直企望中原能有恢复的那一天,为此,他滞日期间生活十分节俭,死时居然储蓄了三千馀金。这是他希冀恢复国家的经费。


其日本学者今井弘济、安觉济为他们的中国老师写下悼文:“呜呼先生,明之遗民。避难乘槎,来止秋津。寤寐忧国,老泪沾巾。衡门常杜,箪瓢乐贫。韬光晦迹,德必有邻。天下所仰,众星拱辰。既见既觐,真希世人。温然其声,俨然其身。威容堂堂,文质彬彬。学贯古今,思出风尘。道德循借,家保国珍。函丈师事,恭礼夤宾……” 在他死后周年时,安东守约在祭文中哭道:“呜呼先生,知我望我。今也既逝,学殖云堕。有疑谁问?有过谁督?有事谁计?有怀谁告?”

朱之瑜死后,为了纪念他,在他临终的地方为他立了石碑
朱之瑜死后,德川光国派人整理了他的遗稿,日本正德五年(公元1715年)刊行了《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东京大学农学院内至今立有“朱舜水先生终焉之地”(朱舜水先生临终之地)的石碑。日本汉诗长老小野湖山在青年时代访水户谒朱舜水墓时曾作过一首《朱舜水先生墓》:
安危成败亦唯天,绝海求援岂偶然。
一片丹心空白骨,两行哀泪洒黄泉。
丰碑尚记明征士,优待曾逢国大贤。
莫恨孤棺葬殊域,九州疆土尽腥膻。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愛你←不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朱之瑜即朱舜水(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汉族,浙江余姚人,明末贡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诏特征,未就,人称征君。清兵入关后,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南明亡后,东渡定居日本,在长崎、江户(今东京)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著有《朱舜水集》。其学特点是提倡“实理实学、学以致用”,认为“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的影响。朱之瑜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并与王阳明、黄梨洲、严子陵称为余姚四先贤。

中文名
朱之瑜
别    名
字楚屿、鲁屿,号舜水,人称征君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余姚
出生日期
1600年11月17日
逝世日期
1682年5月23日
职    业
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
私塾
信    仰
儒学
主要成就
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之一
代表作品
《朱舜水集》
逝世地
日本国东京
学术特点
实理实学、学以致用
私    谥
文恭先生
墓    地
明徵君子朱子墓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