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傅以渐,今山东聊城人,他幼时就聪明过人,精通史书,清顺治时期,傅以渐高中状元,成为清代的第一位状元

作者:傅以渐

 

傅以渐是清代第一位状元,也是康熙皇帝的老师
清代第一位状元傅以渐,康熙的老师,一直为清世祖顺治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是清初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明万历37年,傅以渐生于山东省聊城。幼时聪明过人,三岁能诵书,五岁熟记经史。他少时虽家庭贫穷,但勤学不辍,终成大器。清顺治傅以渐以进士及第之第一(即状元),首夺大魁。他先后任宏文院修纂,国史院侍讲,授秘书院大学士等,1657年冬,皇太后违和群臣,惶惧内阁,奏疏颇多,不两月,奏章积八百余。顺治甚喜。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群僚中,傅以渐是一位竭诚尽忠的贤臣良相。有史料记载:顺治破格提拔傅以渐为兵部尚书,众皆赞同,一致认为,选择得当,用人适时,宫廷和睦,天下太平。


因傅以渐中了状元,傅老太爷便趾高气扬起来,曾因三尺屋基与邻居发生争执
傅以渐的父亲因儿子中了状元,在朝廷做了大官,四邻八乡的人只要一看到他,都会翘起大拇指,把他称赞一番。当地县老爷是他的座上客,常有事没事向他请教。久而久之,傅老太爷听惯了人家的恭维话,不由趾高气扬起来,与人说话的噪门大了,待人接物也就势利起来。 他闲居在家。忽然一天,他邻左边邻居来到他家,一揖到地对他说:“老兄弟,有件事想与你商量……”傅老爷没等人家说下去,就大声地说:“商量什么?”邻居因有求人家,只得低声下气地说了下去。原来邻居是为三尺房基,想与他商量。傅老太爷不听犹可,一听便呼地站了起来,虎着脸说:“这是我家祖宗的遗产,有什么好商量的?”邻居碰了一鼻子灰,只得灰溜溜地出了傅家。 邻居的两个儿子想想气不过,就找上门去与傅老太爷评理。可是,傅老太爷没等两兄弟开口,就叫家人把他俩赶出门去。两兄弟一气之下,就来了个先下手为强,请来泥水匠用干石灰,把傅家的三尺场地勾划了进去…… 傅老太爷见邻居胆敢到泰山头上来动土,气得火冒三丈,连忙叫五六个家丁拿了棍棒上前阻挡。邻居的两个儿子并不买账,急忙跑回家拿出了锄头、铁耙……一时两家争执不下。
前来围观的人见傅家仗势欺人,都不服气,纷纷指责傅家蛮不讲理。傅老太爷赶忙派人去县衙请县老爷,县老爷见此情景,也只是在两家中间用好言相劝…… 傅老太爷回到家,便一屁股坐到大厅的太师椅里。他越想越气,赶忙叫家丁拿来文房四宝,给在京城当大官的儿子傅以渐写了信。信的大意是,邻居为造房,无故占用我家三尺屋基。为此,与邻居几乎大动干戈。要儿子写信到县衙,打赢这场官司。信写好以后,便派得力家丁星夜赶送。十天半月以后,傅以渐接到家书。他拆开一看,不禁坦然一笑,立即挥笔写了回信,并附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傅老太爷看了回信,又细细体味了儿子附上的那首诗,感到儿子说得对。当晚,他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他主动找到邻居门上,表示愿让出三尺屋基。邻居见傅家主动相让,也让出了三尺屋基,结果各让三尺。邻家房子造好了,这六尺地方就成了一条小巷,后人便称为“仁义胡同”。傅以渐一封家书,使干戈化玉帛的事,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专属爱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傅以渐(1609~1665) 字于磐,号星岩。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祖籍江西永丰县。清第一位状元。幼年家境清贫,勤奋苦学,经史熟记不忘。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夺状元,任弘文院修撰。后任国史院侍读学士、秘书院大学士。顺治十三年(1656),上疏安民大计,受到皇帝赞许,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后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傅曾纂修《明史》、《清太宗实录》,充任清太祖、太宗《圣训》总裁,奉命与曹本荣合著《周易通注》。

中文名
傅以渐
别    名
号星岩
出生地
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
出生日期
1609
逝世日期
1665
职    业
清朝官吏
主要成就
清开国状元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