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渭
胡渭曾经说《诗》《书》《礼》《春秋》都应该配图,只有《易》不需要配图,因为六十四八卦,二体六爻之画就是它所用到的图
先生尝谓:《诗》《书》《礼》《春秋》,皆不可无图,惟《易》无所用图,六十四卦,二体六爻之画,即其图也。八卦之次序方位,则乾坤三索出震齐巽二章尽之矣,安得有先后天之别哉?《河图》之象,自古无传,何从拟议?《洛书》之文,见于《洪范》五行九宫,初不为《易》而设。作《易图明辨》十卷。又言:《洪范》古圣所传,汉儒专主灾异,以瞽史矫诬之说,乱彝伦攸叙之经,害一。《洛书》本文具在《洪范》,宋儒创为黑白之点,方圆之体,九十之位,书也而变为图矣;且谓《洪范》之理通干《易》,刘牧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蔡元定两易其名,害二。
《洪范》原无错简,后儒任意改窜,移“庶征王省惟岁”以下为五纪之传,移“皇极敛时五福”至“作汝用咎”及“三德惟辟作福”以下为五服六极之传,害三。作《洪范正论》五卷。又作《大学翼真》七卷。言经文“此谓知本”二句当在“止于信”之下。“知本”盖“知止”之讹。“格物致知”与“至善”释在《邦畿》章内,本无阙文,无待于补。
康熙四十三年,圣祖南巡,先生撰《平成颂》并《禹贡锥指》献诸行在,有诏嘉奖,召至南书房值庐赐馔,赐御书诗扇,并御书“耆年笃学”四大字。五十三年正月卒,年八十有二。孙彦颖,官编修;彦异,进士,由刑部主事改定陶知县,著《春秋说》、《四书近是》、《丛书要录》。于乐律尤有心得,著《乐律表微》八卷。
胡渭作为清朝沿革地理学的开山之一,他被阎若璩称为郦道元千古第一知己,他的《洪范正论》专扫荡汉儒“五行灾异”的说法,破除迷信,所以他在学术界占重要位置
清初经师,阎(若璩)、胡(渭)齐名。胡朏(fěi)明,名渭,号东樵,浙江德清人,卒康熙五十三年(1633—1714,为清朝沿革地理学开山之一),年八十二。他行历更简单,不过一老诸生;曾扣阎百诗、黄子鸿(黄仪,一作子弘,江苏常熟人。生平不详、曾著《水经注图》,被阎若璩称为郦道元千古第一知己。)同参一统志局。晚年清圣祖南巡,献颂一篇(胡渭所献名《平成颐》又同时献《禹贡锥指》一书),圣祖赐他“耆年笃学”四个大字。他一生事迹可记者仅此。
《易图明辨》编辑
《易图明辨》是专辨宋儒所传“太极”、“先天”、“后天”—即所谓“河图”、“洛书”等种种矫诬之说。这些图是宋元明儒讲玄学的唯一武器,闹得人神昏眼乱,始终莫名其妙。但他们说是伏羲、文王传来的宝贝,谁也不敢看轻他,看不懂只好认自己笨拙罢了。明清之交,黄宗羲、宗炎兄弟,始著专书辟其谬,东樵曾否见他们的书不可知(按胡渭前、毛奇龄著《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已直斥埋学字崇拜的《图》、《书》均出于宋人伪托,尤斥朱熹不遗余力),但他却用全副精力做十卷的书,专来解决这问题。他把这些图的娘家找出来,原来是华山道士陈抟弄的把戏,展转传到邵雍。又粑娘家的娘家寻根究底,原来是误读谶纬等书加以穿凿附会造出来的。于是大家都知道这些都是旁门左道,和《易经》了无关系。我们生当今日,这些鬼话,久已没人过问,自然也不感觉这部书的重要。但须知三百年前,象周濂溪《太极图说》(周濂溪,程朱理学初创者周敦颐的别号)、朱子《易本义》一类书,其支配思想界的力量,和四书五经差不了多少。东樵这种廓清辞辟,真所谓“功不在禹下”了。《洪范正论》的旨趣,也大略相同,专扫荡汉儒“五行灾异”之说,破除迷信。因此他能在学术界占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