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中俄边界谈判时萨布素向清使团提供了黑龙江流域各种自然和历史的准确情况

作者:萨布素

 

托尔布津乞降后背信弃义,清军撤走后,再次侵犯雅克萨
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彭春、萨布素率领清军自瑷珲出发,携战舰、火炮和刀矛、盾牌等兵器,从爱珲出发, 分水陆两路向雅克萨开进。五月二十二日抵达雅克萨城下,当即向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发出通牒。托尔布津恃巢穴坚固,有兵450人,炮3门,鸟枪300支,拒不从命。清军于五月二十三日分水陆两路列营攻击。陆师布于城南,集战船于城东南,列炮于城北。二十五日黎明,清军发炮轰击,侵略军伤亡甚重,势不能支。托尔布津乞降,遣使要求在保留武装的条件下撤离雅克萨。经彭春同意后,俄军撤至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清军赶走侵略军后,平毁雅克萨城,即行回师,留部分兵力驻守爱珲,另派兵在爱珲、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屯田,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
沙俄侵略军被迫撤离雅克萨后,贼心不死,继续拼凑兵力,图谋再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莫斯科派兵600增援尼布楚。当获知清军撤走时,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率大批沙俄侵略军再次窜到雅克萨。俄军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愤慨。

清军争取了主动,中俄签订第一份边界合约《尼布楚条约》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年初,康熙接到奏报,即下令反击。七月二十四日,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俄军投降。托尔布津不理。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抗。八月二十五日,清军考虑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且考虑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秣等不便,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俄军被围困,战死病死很多,826名侵略军, 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俄国摄政王索菲亚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答应所请,准许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夏,萨布素奉命率1500名清军,驾船驶往尼布楚,参加中俄边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萨布素向清使团提供了黑龙江流域各种自然和历史的准确情况,以及沙俄入侵的罪恶行径,争取了主动。最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迫使沙俄暂时停止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条约签订后,萨布素曾建议驻兵屯田,开发和保卫边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苏堇小姐”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萨布素(1629年—1701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清朝康熙年间抗俄名将。1629年生于宁古塔南马场(今宁安市卧龙乡英山村)。1664,为宁古塔骁骑校时,曾带兵抗击沙俄入侵者。后来累迁至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在当地少数民族的配合下,基本上肃清了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侵略军。1685年,奉命率兵围攻雅克萨城,俄军首领托尔布津投降,被遣返俄国。1686年,托尔布津又率兵至雅克萨筑城盘踞,萨布素遂引兵抵雅克萨城下,大败俄军,使其龟缩城中。沙皇政府闻讯急忙派遣使臣来华,要求停战,并声明已派戈洛文为大使,前来同中国谈判。萨布素奉命撤围。1689年,清廷使团赴尼布楚与俄方代表戈洛文谈判,萨布素为使团成员之一,率水师溯流至尼布楚,以保证清朝使团的安全。康熙二十八年,双方在平等谈判的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萨布素历任数十年“忠直无隐”、“家无余财”。降职后仍率卜魁(齐齐哈尔)民众治理水患。1701年,萨布素因积郁成疾,卒于黑龙江将军衙门。

中文名
萨布素
国    籍
清朝
民    族
满族
出生地
宁古塔南马场
出生日期
1629年
逝世日期
1701年
职    业
将领
主要成就
在雅克萨打败俄军 
治理水患,开发东北
姓    氏
富察氏
官    职
黑龙江将军
旗    籍
满洲镶黄旗
爵    位
一等轻车都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