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雍正帝始觉吕留良等鼓吹民族思想,具有广泛基础,曾静这种宵小之辈不足为患

作者:曾静

 

雍正帝认为曾静纯粹是被人鼓动不足为患,下令将曾静无罪释放

即令自家判断,亦寻出路不著,况圣天子一日万机焉,能烛照心肝,洞悉民隐,知得无知误听,本心无恶而钦恤之?足以屡蒙皇上如天之仁,颁旨宽宥,自家心正觉得皇恩虽然好生,当身罪过重大,恐难得其生路解脱也。今蒙圣谕剖判吕留良罪案,复取弥天重犯罪案比较,此时在弥天重犯只有惶恐战粟,死生待命之下而已。又焉敢摇唇张口,指他人所犯之大小,诉自己罪恶之轻重!特以尧舜在上,无不达之民隐,圣谕所颁,原得许直供陈奏,而今日所供者,又皆在谕旨包涵遍覆之内,是以敢于冒死直供。且以弥天重犯如此极恶重罪,尚得容许自供自解,可以知我皇上宸衷虚明广大,直同天体,不惟为亘古首出之圣君,然即此一事,亦属亘古未有之奇典。弥天重犯当此盛会,又何敢隐忍回曲,而不直供其所以然。中国古籍全录因是思得吕留良之著说纪载,是有心为恶,而假托于善,以掩其恶。弥天重犯之狂举上书,本不知是恶,乃用意为善,而自陷于恶。盖吕留良生明末之季,处江浙之省,读书学问,何事不晓,何义不讲,本朝功德,宜耳闻目见而身被熟矣。岂若弥天重犯之生晚而居处穷僻,心暗质鲁,不惟别事不知,即流贼李自成名姓亦不晓。若使早似吕留良之有知,不但不肯为此狂悖之举,且久已将我朝功德阐发,见之于言,论传之于士林,使天下共晓君亲之义矣。又何至有弥天重犯狂悖之举。盖生本朝而搜纪本朝之功绩,阐明本朝之道德仁义,正学士分内事,自古儒者所必先之举。吕留良何计不出此,而反以讥诋为事?今蒙圣谕开示:“吕留良生于浙处人文之乡,读书学问初非曾静山野穷僻冥顽无知者比。”


清朝反清复明事件主角曾静记录自己思想的主要著作编辑记录如下;
《知几录》未刊行
《知新录》未刊行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谁为谁づ惆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曾静简介

曾静(1679—1735年),清永兴县人,号蒲潭先生。县学生员,授徒为业,性迂阔,喜谈道学,有反清思想。雍正帝即位后,曾静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岳钟琪即具折上奏,雍正帝派人拘讯曾静,曾静供认不讳,被免罪释放。这一谋逆大案因案情牵连诸多官员,雍正皇帝决定只当做普通的文字案件处理,只将吕留良全部遗著焚毁,吕留良戮尸,家人流放。乾隆即位后,将其罪名改定为“诽谤先帝”,与同伙张熙一同凌迟处死。

本    名
曾静
字    号
号蒲潭先生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永兴县
出生时间
1679年
去世时间
1735年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