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允禩
康熙帝欲重立胤礽为皇太子,诸多大臣表示反对并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二十三日康熙生病,自南苑回官,回忆往事,流涕伤怀,因召见胤禩,随后又召见胤礽。继而内侍传谕说:“自此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了。”此时八阿哥并未亲自出头去争过太子之位,纵有人于此间挑拨搬弄,亦非他之罪。若非此后的百官保举一事,恐其父子之情亦当一如往昔。康熙于此期间,对废太子胤礽多加询顾,常有召见,与臣下的言谈中也不时流露出欲复重立之意。过了数十日,康熙大概估摸着满朝文武皆了然其心,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召满汉文武大臣,令众人于诸阿哥中择立一人为新太子,说要在诸阿哥中选择皇储,一定听从大家推举的建议。 谁想事态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想进行。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令康熙大感意外。 次日,康熙复召诸王及大臣,屡言于梦中见孝庄文皇后及孝诚仁皇后“颜色殊不乐”,令其备感不安。而废太子胤礽经多日调治,疯疾已除,本性痊复。言下之意,可复立之。康熙帝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如此言语,满朝官员谁敢不从,唯诺诺是矣。十一月十六日,胤礽被释放。二十八日,康熙复封胤禩为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下旬,康熙旧事重提,查问众臣一致举荐胤禩为皇太子事,重责佟国维、马齐等人。康熙拒绝了康亲王椿泰等人对马齐所定的斩刑,反而将其交由胤禩拘禁。三月初九日,一切铺垫停当,胤礽顺理成章的重立为太子。尔后,康熙加封诸子。胤禩此前已复封为贝勒。经此废而复立,朝局为之一变。诸阿哥的势力加强,太子则气弱,对峙之势较早先愈发毕露,夺嫡之心纷起。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二十七日,都统鄂善、尚书耿额、齐世武、副都统悟礼等人一起被锁拿,太子一党每况愈下。同年十一月二十日,胤禩之母良妃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自此,当了三十余年太子的胤礽只得在咸安宫内忍度余生。
“毙鹰事件”后胤禩受到康熙帝打压,彻底断绝了其夺取太子之位的可能
再废太子之后,东宫位虚,诸臣以为不妥,屡有向康熙谏言早立太子,但康熙俱不置可否。这样又过了两年,到康熙五十三年又发生了一件对八阿哥而言有着至关深远影响的事件,使其就此一蹶不振,彻底断绝了他夺取太子之位的可能。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父皇一同回京。这原也没什么,但坏就坏在他托太监送给康熙的老鹰打开来竟奄奄一息,令康熙极为愤怒,认为这是八阿哥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再责胤禩, 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史称“毙鹰事件”。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又停胤禩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胤禩不久大病一场。康熙表现十分冷漠。之后胤禩病愈,康熙命将其所停之俸银米仍照前支给,父子之间关系转好。即便被康熙如此打压,胤禩在朝臣中仍有较高威信,如深受康熙帝倚信的大学士李光地,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仍然认为在他的皇子当中,八阿哥胤禩是最贤能的。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十二日,九卿等以请立皇太子之名上折请安。康熙帝手书谕旨,予以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