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戴震所撰写的《声类表》和《声韵考》, 对古代音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戴震

 

戴震在音韵、地理及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超人的成就
其学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亦不尚博览,务为专精。在文字、音韵、训诂及地理、数学等方面,都以断制精审著称,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所校《水经注》解决了长期以来经文、注文混淆的问题。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几部古代算经,经其校订,使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得到了进一步的阐发。所撰《声类表》、《声韵考》等,将入声及祭、泰、夬、废四韵独立,析古韵为十六部,对古音学发展作出了贡献。为其所提出的“故训、音声恒相因”、“因声而知义”等训诂学主张,对于清代训诂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针对当时对汉儒传注株守笃信的学术倾向,提出“志乎闻道”的为学宗旨,主张寓义理于考证,在对儒家经典的训诂中去求义理。


戴震的哲学思想因为被他的考证学成就所掩盖,所以在当时并没被重视
整个乾嘉时代以至清末,戴震的哲学思想未被重视,或者说被他的考证学成绩所掩盖。然而也有少数例外,有些学者当时即见到戴学中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意义。时人方贵博雅考订,见其训诂名物有合时好,以谓戴之绝诣在此。及戴著《论性》、《原善》诸篇。精微卓邃,于天人理气,实发古人所未发者,时人则谓空说义理,可以无作,是固不知戴氏者。
在宇宙观上,戴震提出了“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的命题 ,和先秦到明清之际的所有古代唯物主义者一样,把“天”看成是自然的“天”,又继承了张载以来的传统,认为天是物质性的气所形成。
他同时提出“古人言道,恒该理气”这一非常精辟的名言,指出作为宇宙本体的“道”既包括物质性的“气”,也包括气的运动规律——“理”。他认为气是“道之实体”,理是气在运动、发展变化中的“不易之则”。这就确切、完满地解决了中国哲学史上道、理、气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堵塞了把道和理混同而给唯心主义以可乘之机的漏洞。
戴震同样具有旧唯物主义者的缺点,用自然观来解释社会现象,把有阶级区分的人类社会和纷纷纭纭的自然界等量齐观。他认为自然界的“理”与社会上的“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可以互相比附。在《原善》的前言中,他认为这种比附是“比类合义,灿然端委着矣,天人之道,经之大训萃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說給自己聽、要堅強”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戴震简介

戴震(1724年1月19—1777年7月1日),字东原,又字慎修,号杲溪,休宁隆阜(今安徽黄山屯溪区)人,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乾隆四十年(1775年)第六次会试下第,因学术成就显著,特命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戴震治学广博,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有所抨击。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梁启超称之为“前清学者第一人”,梁启超、胡适称之为中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本    名
戴震
字    号
字东原,又字慎修 
号杲溪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徽州府休宁隆阜
出生时间
1724年1月19日
去世时间
1777年7月1日
主要作品
《孟子字义疏证》等
主要成就
《四库全书》纂修官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