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李汝珍

 

李汝珍在封建的古代社会中,她的作品批判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颂扬女性的才能并肯定女子的社会地位

小说内容庞杂,涉猎的知识面广阔。作品颂扬女性的才能,充分肯定女子的社会地位,批判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作者颂扬才女的智慧才干。象黑齿国的亭亭和红红,小小年纪竟把天朝大贤、满腹才学的多九公问得“汗如雨下”,“抓耳搔腮”,“满面青红,恨无地缝可钻”。如骆红蕖神箭射虎的本领,远远超过男猎户;颜紫绡女中剑侠,飞檐走壁,神出鬼没,枝兰音、林婉如精通音韵,米兰芬俨然是位数学家。另外像宫娥上官婉儿“学问非凡”,“才情敏捷”,“胸罗锦绣,口吐珠玑”,作诗又快又好,朝臣无不拜服。

 


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虽然自明中叶以来,不乏歌颂妇女才能的作品,但是“女儿国”却是李汝珍的独创。

李汝珍的作品中借用想象,表现出她认为的理想社会,她的《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一些材料,经过再创新,著作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
作者借想象中的“君子国”,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宰相,“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途习气”,使人感到可亲可敬。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卖主力争少要钱,售出上等货;买主力争付高价,取次等货,彼此相让不下。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但是小说刻画人物的性格较差,众才女的个性不够鲜明。尤其后半部偏重于知识的炫耀,人物形象性不足。所以鲁迅说"则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小说家。所以人称北平子,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中文名
李汝珍
别    名
字松石,号松石道人,人称北平子
国    籍
中国(清)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直隶大兴(今属北京)
出生日期
约1763年
逝世日期
约1830年
职    业
小说家
主要成就
创作《镜花缘》
代表作品
《镜花缘》、《李氏音鉴》、《受子谱》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