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伊里布的历史评价,以及家族成员,七世祖爱新觉罗·巴雅喇,是努尔哈赤的弟弟

作者:伊里布

 

历史上对伊里布的评价,有忍辱负重之心,无安危定倾之略

《清史稿》:伊里布有忍辱负重之心,无安危定倾之略,且庙谟未定,廷议纷纭,至江宁城下之盟,乃与耆英结束和议,损威丧权,贻害莫挽。

许增纮:伊里布是鸦片战争中著名的投降派人物.他与耆英一起,在江宁议和中力主对英妥协,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其后,他到广州又极力压制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对他进行历史的批判,无疑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因为他是投降派,就任意贬斥,似乎他在娘胎里就注定是投降派似的。对投降派的批判,也应该实事求是。如果我们对伊里布作一番历史考察,就可以发现,在鸦片战争中,他第一次被授予钦差大臣去浙江查办“夷务”期间,所确定的对付英军的方针和采取的战守措施,是不能一概加以否定的。

伊里布的家族成员,六世祖爱新觉罗·巩阿岱,是睿亲王多尔衮的亲信

七世祖:爱新觉罗·巴雅喇,清显祖塔克世第五子,努尔哈赤的弟弟。

六世祖:爱新觉罗·巩阿岱,巴雅喇之子,睿亲王多尔衮的亲信。

五世祖:爱新觉罗·棍古浑

高祖:爱新觉罗·宗宝

曾祖:爱新觉罗·额尔金

祖父:爱新觉罗·双宝

父亲:爱新觉罗·阿克盛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占据了我内心的一半天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伊里布一般指爱新觉罗·伊里布(1772—1843年),清朝宗室、大臣,字莘农,满洲镶黄旗人,议政大臣巩阿岱六世孙,宗社党首领良弼的祖父,签署《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早年历任通判、知府、知州、按察使、布政使等职,以及陕西、山东、云南巡抚,在任上以清廉闻名。道光十三年(1833年),调任云贵总督、协办大学士,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二月,调任两江总督。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伊里布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浙江沿海的军事行动。其后被弹劾撤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三月,清朝政府重新启用伊里布,命其协助耆英抵抗英军,最终签署了《南京条约》。南京签约后,伊里布被任命为广州将军、钦差大臣,负责在广州办理战后事宜。伊里布到任后,发现广州民心不服,英国又多有逼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伊里布即忧悴而死。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敏。

本    名
爱新觉罗·伊里布
字    号
字莘农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满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时间
1772年
去世时间
1843年
官    职
两江总督、广州将军等
追    赠
太子太保
谥    号
文敏
旗    籍
满洲镶黄旗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