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达洪阿守卫台湾,抗英胜利,英军签订《南京条约》后要求查办他

作者:达洪阿

 

英舰进犯台湾,达洪阿设计使其搁浅,大获全胜
公元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2月30日,英舰三桅船一艘带着四只舢板船又来进犯淡水、漳化之大安港,随船而来的还有广东汉奸黄舟等七人,想勾结台湾的内应乘机作乱。达洪阿与姚莹设计,募渔船投向敌舰,担任向导,诱使敌船从土地公港驶入并搁浅,埋伏的清军乘机出击,又获大胜,杀死英军及雇佣军数十人,活捉俘虏四十九人,还有五名广东汉奸。缴获的鸟枪、腰刀等武器,还是镇海、宁波清军被夺的营械。总计英舰先后五次进犯台湾,两次被歼,船沉人亡;两次被击退败走,还有一次溜走了事。英国侵略者在侵台过程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以后再也不敢入犯台湾了。即使路过近台海域,一见有清军水师的船只,就赶快竖白旗远避。达洪阿领导的台湾军民严阵以待,使英军无懈可击,只得灰溜溜逃窜。

在达洪阿带领下,台湾多次击退英军,清朝官员却要查办他,引起众怒
达洪阿领导台湾军民取得抗英斗争的辉煌胜利,使清廷大为安慰,认为这是大快人心、大扬国威的胜利,称赞达洪阿智勇双全,不负委任,特给他赐号“阿克达春巴图鲁”,加太子太保衔。在愁云惨雾浓锁的晚清战争史上,达洪阿及台湾人民的战绩奏响了一首令人回肠荡气的凯歌。
但英军无法在战场上得到的东西,却在谈判桌上得到了。《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向清政府提出抗议,诬蔑达洪阿冒功捏奏,枉杀台湾遭风洋人,要求放还俘虏一百九十四人,并惩办台湾抗英官员。屈膝卖国的清廷派闽浙总督怡良赴台确查,怡良奏请查办达洪阿等人。
对此,台湾军民义愤填膺,纷纷罢市;达洪阿手下精兵干人,攘臂奋拳,跃跃欲试。众人手执一香,赴钦使怡良行署泣诉,“全台士民远近奔赴,佥呈为镇道申理者甚众”。最后还是在达洪阿的劝阻下才避免了事态扩大。公元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月清政府被迫将达洪阿革职下刑部狱,8月即决定加恩免罪,10月赏三等侍卫,充哈密办事大臣,继而又赏副都统衔,任伊犁参赞大臣、西宁办事大臣等职,赏戴花翎。1850年(道光三十年),授副都统。咸丰皇帝继位以后在谈到大学士穆彰阿倾排异己的罪过时,就以达洪阿作例子,说: “像达洪阿、姚莹这样尽忠尽力的人,穆彰阿也要陷害他们。”指的就是台湾战事大获全胜,而达洪阿等反而被定罪之事。达洪阿等人的战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从此彪炳史册,功载春秋。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搁浅、回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达洪阿(?-1854),字厚庵,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领导台湾军民抵抗英军入侵的爱国将领。早年为八旗护军,曾参加镇压河南滑县白莲教起义,后升任六品蓝翎侍卫。因他箭法超群,得赏五品三等侍卫,先后出任江西南昌城守营都司、福建建宁镇标营游击、同安营参将、浙江绍兴协副将、贵州威宁镇总兵、福建漳州镇总兵,均有劳绩。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调任台湾镇总兵,赐花翎,加提督衔。1851年(清咸丰元年),达洪阿随从大学士赛尚阿赴广西镇压太平军,1853年(咸丰三年),于阜城与太平军作战受伤,死于军中,谥壮武。

本    名
达洪阿
字    号
厚庵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满族
出生地
满洲镶黄
去世时间
1854
主要成就
广西镇压太平军,于阜城与太平军作战受伤,死于军中,谥壮武
富察氏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