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鉴
牛鉴读书时受到厨师救济,爱国意识不如一个厨子
清朝人牛鉴少年时家贫,徒步走了一千多里地,到西安关中书院读书,无法解决食宿,常常寄食在院中厨师家里。那个厨师待他很宽厚,也不要他报偿。牛鉴做官后,送给厨师千金为报。后来牛鉴出任两江清总督时,厨师已经七十多岁了,家境也宽裕了,来访牛鉴,被牛鉴留在官署中。
鸦片战事起,提督陈化成、钦差大臣裕谦战死,于是牛鉴附和奕山,力主和议。厨师给家中捎书,将家中产业全部卖掉,得汇银二千两,拿来见牛鉴,说:“牛先生,从前我接济你,觉得你将来会成为国家栋梁,并没想要报偿。不想你今天这样误国,这是你从前送给我的,本利全部还你,我回去继续当厨师去。”牛鉴挽留不住,厨师找乡人借了钱,回家了。
牛鉴不注重海防,坐着轿子上战场,然后狼狈逃亡
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已经危及长江口岸,但牛鉴认为英军不会进犯长江,所以对海防并不热心。1842年6月,英军向长江口岸第一道门户——吴淞口,发起猛烈进攻。牛鉴命当时镇守该地的老将军陈化成退避宝山,却遭到拒绝。为保住他的乌纱帽,只好亲自率兵增援。而在紧要关头,牛鉴还是摆着总督的架子,坐着轿子,前呼后拥的赶往前线。结果被英军一炮将轿子打翻,牛鉴混进士兵队伍里逃走。吴淞口守将陈化成阵亡,阵地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