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郑复光的《镜镜詅痴》和现在光学著作大异其趣的地方,独创顺三限、侧三限理论

作者:郑复光

 

郑复光代表作《镜镜詅痴》中有许多和现在光学著作大异其趣的地方,最显著的是郑复光独创的「顺三限」、「侧三限」理论

《镜镜詅痴》中有许多和现在光学著作大异其趣的地方,最显著的当然是郑复光独创的「顺三限」、「侧三限」理论。底下顺便介绍该书其他的一些特点。

一、正如郑复光在第四部分的注所说的:「匠者事也,有师承焉,姑备所闻;儒者之事,有神会焉,特详其义。」他不止在学理上推论,靠自己实验来验证,以建构郑复光的光学理论,还亲自观察、访问一些铜匠、镜匠的实际经验来作为佐证。

二、郑复光会使用一些传统的医学概念来做为佐证,如郑复光解释为何眼睛能接受光线、看见物体,是因为「目中心黑点资乎肾水,亦水类也。」又如「医家谓精不足则视物两歧。」「目有雀盲者,……医家谓为肝血不足,盖肝主目,肝不足,故触觉应异常人矣。」

三、郑复光接受传统对光的观念,仍把小孔成倒像及凸镜、凹镜成像的原理归纳为同一类。郑复光说:「借光取影由于交线,或因孔束之线成交,或因镜面弯环之光线成交,其理自同。」

四、郑复光接受传统感应的观念,在书中写道:「光莫盛于日,万光之主,火于焉生,故日性下济,火性上炎,子母相感,形尖亲上,体殊用似,而光次之。」

以上郑复光《镜镜詅痴》的四个特点说明郑复光所建构的的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光学理论体系

举出这几点,并不在于暗示《镜镜詅痴》与现代光学著作相比有多荒谬、多落伍,在此只是想说明郑复光所建构的的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光学理论体系。在郑复光身处的特定时空中,郑复光在书中采用这种论述方式应该是合理的,正如十六、十七世纪欧洲的科学家说他们的著作是为了证明上帝创造的宇宙是十全十美的一样合理。对于郑复光,更该注意的无宁是,郑复光只凭借明清之际所传入的一些西书(与后来传入的相比,其内容有许多甚至是「错误」的),和传统的光学知识,独自创作出这样一本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光学著作,郑复光的独创性是最值得敬佩的地方,说郑复光是鸦片战争前中国研究光学的集大成者,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仰望向日葵”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郑复光(1780—约1853):清代著名科学家。字元甫、瀚香,安徽歙县人。精通数学、物理与机械制造。1846年写成《镜镜冷痴》5卷,集当时中西光学知识大成。在完成此书的基础上,制造了中国最早的一台测天望远镜。另著有《郑元甫札记》(手抄本)、《郑瀚香遗稿》(手抄本)、《安徽通志稿》有传。

中文名
郑复光
出生日期
1780年(庚子年)
逝世日期
约1853年(癸丑年)
职    业
清代著名科学家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