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冯桂芬擅长写骈文和议论文,学术思想受到顾炎武的影响

作者:冯桂芬

 

冯桂芬擅长写骈文,学习面很广,主张称心而言,擅长写议论文
冯桂芬自幼善于写骈文,未作官时,已经名重江南。他平生好读书,从未荒废学业。中年后,他致力于古文辞。学习各种经说,师宗汉代儒家,也以宋代儒家为老师。除经史外,冯桂芬对其他书也无所不窥,凡天文、舆地、兵刑、盐铁、河漕等,全都细心研究,穷思极虑,探求本原,大有拨乱反正的志向。
冯桂芬的文学主张,要求突破桐城派的樊篱。主张“称心而言”。他在《复庄卫生书》中声言“不信义法之说”,并针对桐城派所标榜的孔、孟、程、朱的“道统”,指出文虽载道,“道非必天命、率性之谓,举凡典章制度、名物象数,无一非道之所寄,即无不可著之于文”。又针对桐城派标榜的韩、柳、欧、苏的文统,指出“长于经济者,论事之文必佳,宣公奏议,未必不胜韩、柳;长于考据者,论古之文必佳,贵与《考》序,未必不胜欧、苏”。明确要求“称心而言”,扩大散文的思想内容,解放散文的语言形式。他认为桐城义法是束缚散文创作之例,反对“周规折矩,尺步绳趋”。因此,在他的《校邠庐抗议》中对“于经国大计,指陈剀切”,“凡所陈敷,皆所以救当世之急,在百年前不失为有识之言。”他的文章“长于持论,而拙于叙事”。体现了鸦片战争前后要求打破桐城枷锁的进步潮流。

冯桂芬的政论文气理畅达,学术思想受到顾炎武的影响
冯桂芬文,长于持论,不为浮词,以政论文成就最高,往往心细虑周,指陈剀切,气理畅达。有《校邠庐抗议》40篇,最为突出,曾被俞樾比作仲长统的《昌言》。如《制洋器议》开头说:“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但其子所编的《显志堂集》,则将《采西学议》、《制洋器议》等最有代表性的18篇略去,仅收22篇。
冯桂芬受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影响,十分尊重敬仰顾炎武。凡抵京城,必前往顾炎武祠致祭。冯桂芬自己相信二种操守:第一,是万钟粟千匹马也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年少受贫时他懂得通晓和了解民情,留意民间掌故。第二,是私下自谓:不居人之下,在人们眼里,他永远是个文人学士,不以吏事相许,不凭官位对待他人。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姐少了迩.照样活得灿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冯桂芬(1809~1874)晚清思想家、散文家。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师从林则徐。道光二十年进士,授编修,咸丰初在籍办团练,同治初,入李鸿章幕府。少工骈文,中年后肆力古文,尤重经世致用之学。在上海设广方言馆,培养西学人才。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冯桂芬为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著有《校邠庐抗议》、《说文解字段注考证》、《显志堂诗文集》。

中文名
冯桂芬
外文名
Guifen Feng
别    名
林一
国    籍
中国
民    族
不详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09年
逝世日期
1874年
职    业
思想家/散文家
毕业院校
曾师从林则徐
信    仰
不详
代表作品
著有《校邠庐抗议》、《说文解字段注考证》、《显志堂诗文集》。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