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罗惇衍崇尚宋儒理学,爱重贤才,常劝谏皇帝行善政,开办广东团练总局,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和各地武装起义

作者:罗惇衍

 

罗惇衍崇尚宋儒理学,著有《集义编》、《庸言》,政治思想保守,为官恭谨尽力,爱重贤才,常劝谏皇帝行善政
号椒生,顺德大良人。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举,第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编修。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兼武英殿总裁。一生崇尚宋儒理学,常与同僚曾国藩、吴廷栋等切磋论道,著有《集义编》、《庸言》等,在当时产生过一定的社会影响。
罗氏政治思想保守,而为官端谨尽力,经常劝谏皇帝纠正时弊,多行善政,如请崇俭禁奢以节约财政开支、请令户部减免京城贫户铺捐、请令户部按正价统购南方漕粮以杜绝狡吏盘剥、请禁各地营兵勒索商户、请查禁镇江水勇入城诈称公务横行不法、请令各省不得变价提用储备粮,请责成兵事结束后各州县以利农劝耕为首务、请令各省水灾地区抚恤流亡等等。咸丰二年,他就日食的天象上疏指揭时弊(古人迷信,认为日食是君主有过失所致),吁告皇帝下旨“严饬廷臣改悔诱卸取巧之习,毋贪恋禄位,毋顾惜身家。事可行则行,毋泥成规;费可节则节,毋避众怨;人可举则举,毋限资历;法可改则改,毋惮更张。”他爱重贤才,经手举荐的官员有林则徐、骆秉章、周天爵、曾国藩、倭仁、郑敦瑾、袁甲三、吴廷栋、姚莹仕、吴昌寿等。

 

 

罗惇衍掌管广州反侵略民众武装的领导大权,开办广东团练总局,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和各地民众的武装举义,立战功
咸丰七年(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罗惇衍正在乡服孝,奉旨与同是在乡服孝的太常寺卿龙元僖和工科给事中苏廷魁出任督办团练大臣,掌管广州地区各县反侵略民众武装的领导大权。咸丰八年三月,在顺德大良开办广东团练总局,做出一系统战守部署,对牵制外敌发挥了作用。咸丰十一年,英法军队撤离广州,罗惇衍对太平天国、捻军和各地民众的武装举义,均竭力出谋献策镇压。咸丰三年,太平军北伐将领林凤祥、李开芳击溃官军防守线,挺进直隶临洛关,京师为之震动。罗惇衍火速上书,详细阐述京畿内外应当如何布防,官绅士民应当如何配合守护,粮草辎重应当如何筹划调运,兵将应当如何调遣呼应。军机处对他的建议十分赏识,委托他主持京城防务。咸丰五年防务结束后,皇帝赐宴勤政殿,破格赏赐“福”字玉如意一柄。同治四年(1865年),捻军击毙清军悍将、蒙古亲王僧格林沁,驰骋数省,罗惇衍又保举汉族将领李鸿章左宗棠承担“戡乱”重任,致使捻军遭遇克星,接连受挫,终至失败。
同治十三年,罗惇衍病逝,享年60岁,朝廷赐谥“文恪”。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梦ー瘢〃舂呿舂ㄡ囬”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罗惇衍,字椒生,广东顺德人。道光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督四川学政,擢侍讲;累迁侍读学士,太仆寺卿;迁通政使,授左副都御史,擢刑部侍郎,仍兼权吏部,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八年,以母忧归。十三年,卒,谥文恪。

本    名
罗惇衍
字    号
星斋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
顺德大良
出生时间
1814
去世时间
1874年
主要作品
著有《集义编》、《百法百戒》、《庸言》、《孔子集语》等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