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骧
徐骧率军迎敌,破釜沉舟与敌人决一死战,壮烈殉国,为国捐躯,台湾沦陷
10月底,日军向台南地区进攻。徐骧和刘永福坚守嘉义西南的曾文溪。曾文溪距台南府城仅二十公里,形势十分重要。徐骧率义军和高山族人民共约七百余人,在溪尾庄迎敌。他知道战斗的艰难和形势的危急,下定决心破釜沉舟与敌人决一死战。敌军集中了强大兵力,马步并进,炮火齐发,义军方面一无炮火,二无马队,但士气昂扬,人自为战,在血泊中猛烈砍杀敌人。但终因力量悬殊,义军伤亡重大,徐骧在战斗中为炮火所伤,壮烈殉国。临死前,他仍壮心不已,大声呼喊道:“中华、中华,我所至爱。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充分表现了这位台湾抗日英雄的一片爱国热忱。曾文溪陷落后不久,台南也为日军所占。从此,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五十年之久。
徐骧组织民团起义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朝失利,割舍台湾
1894年,日本势力西进朝鲜半岛,朝鲜之宗主国大清光绪帝决定对日宣战。甲午战争结果为清朝失利,双方在日本下关展开谈判。事前,光绪帝同意改革派奏请,裁示:“准巨额赔偿,不准割让寸土。”谈判陷入僵局之际,大清太皇太后慈禧出面裁示:“联合外力,保卫辽东;万不得已,割舍台湾。”
最后清政府的代表李鸿章在日本之进迫下,遂割让台湾。消息传至台湾,人心愤慨,成立台湾民主国。民间组织民军,企求联合全岛志士合力抵御来接收的日本军队。日军在艋舺士绅的引导下,首先入主台北城,惟当时各地义军群起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