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伍廷芳主要著作有《伍廷芳集》、《中华民国图治刍议》等,他是晚清重臣也是民国外交总长

作者:伍廷芳

 

伍廷芳从晚清重臣到民国外交总长,他都表现出宽容的心态及沉稳的个性

创作作品
主要著作有《伍延芳集》、《中华民国图治刍议》、《美国视察记》、《伍秩庸先生公牍》等。

人物评价
在中国数千年来未有的大变局中,在新旧政治交替的历史时期,伍廷芳表现得相当从容,从晚清重臣到民国外交总长,他都表现出从宽容的心态和沉稳的个性,无论是作为政治家、外交家还是作为知识分子,伍在历史上都独具一格,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共进。


张云樵亦对伍廷芳进行长期研究,指出伍氏“不论求学及服务香港时期,或北上从政时期,都可看到他那种奋励创拓的精神,正义凛然的人格,和蔼然冲挹的风仪”。他认为“伍廷芳博士为清末外交史上及民初政坛上的杰出人物,他也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这是凡阅读中国近代史的人,无不同表景仰,而深致惋惜的!” 张先生穷数年之力,搜罗了大量的有关伍廷芳之中外文资料,撰写了《伍廷芳与清末政治改革》,广征博引,深入分析,获得了很大成功。当然,除了张博士之外,还有不少中外史学家分别对伍廷芳从不同方面进行过研究。故称伍廷芳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然而,以往的研究,却都忽略了一个在一般人看来似乎不十分重要的问题,即伍廷芳与日本之关系。这实在是一个不应有的疏忽。

伍廷芳去世后,孙中山感到非常伤心,他觉得伍廷芳忧国忧民,只有奋勇杀敌才会慰藉他在天之灵
孙中山得到噩耗时,伤心不已,对左右说:“陈逆叛变,祸国殃民,但总长忧劳过度,遂而不起,我们后死者,应同心努力,戡平叛乱,然后可以慰伍总长真灵,完成革命大业。”孙中山甚至还说:“今日伍总长之殁,无异代我先死,亦即代诸君而死……吾军惟有奋勇杀敌,继续遗志,使其瞑目于九泉之下。”
胡适曾对伍廷芳的外交风范作出以下评价:“他在海外做外交官时,全靠他的古怪行为和古怪的议论,压倒了西洋人的气焰,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居然能使一个弱国代表受到许多外人的敬重。”
章太炎(炳麟)挽伍廷芳曾在挽联中写道:一夜白髭须,多亏东皋公救难;片时灰骸骨,不用西门庆花钱 。
许世英(时任北京国民政府内务总长)曾在挽联中写道:我公遐迩知名,内政外交,风流流传瀛海远;此会华洋毕集,抚今追昔,湖声呜咽沪江寒。
影视形象
2011年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电影《建党伟业》:王奎荣饰演伍廷芳。
2011年张黎执导电影《辛亥革命》:叶大鹰饰演伍廷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为悦己者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伍廷芳(1842年~1922年),本名叙,字文爵,又名伍才,号秩庸,后改名廷芳。汉族,广东新会西墩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出生于新加坡,3岁随父回广州芳村定居,早年入香港圣保罗书院,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入伦敦学院攻读法学,获博士学位及大律师资格,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后回香港任律师,成为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洋务运动开始后,1882年进入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辛亥革命爆发后,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外交总长,主持南北议和,达成迫清室退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总长。1917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广东省长。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因惊愤成疾,逝世于广州。

中文名
伍廷芳
别    名
本名叙,字文爵,号秩庸
国    籍
清朝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新加坡
出生日期
1842
逝世日期
1922
职    业
外交家、法学家
毕业院校
伦敦学院
主要成就
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 
香港立法局第一位华人议员 
签订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