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在武昌起义之后的张勋仍旧留着辫子,顽抗革命军,在他的内心至始至终都是维护清廷

作者:张勋

 

张勋自幼早年丧父母,性格坦率直接,敢作敢当,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扈从

张勋早年丧父母,于1884年(光绪十年)在长沙参加军队,坦率直白、敢作敢当,随清军进入广西参加中法战争。晚清时期,初隶广西提督苏元春部,为参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随四川提督宋庆调驻奉天。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隶属袁世凯,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营长),行营中军(督练处总务长)。后随袁到山东镇压义和团。1899年升至总兵。1901年调北京,宿卫端门御前护卫,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扈从。1909年(宣统元年)溥仪即位后,历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

 

张勋在武昌起义后,顽抗革命军,当时他与部下都留着发辫,人称他为“辫帅”,所带领的部队称“辫子军”,张勋至始至终都是维护清廷
武昌起义后,奉令镇守南京,戒备第九镇新军,顽抗革命军。仍被清政府授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为表示忠于清廷,张勋及所部均留发辫,张勋人称“辫帅”,所部定武军人称“辫子军”。1913年,袁世凯任大总统,张勋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发辫;11月,任中国孔教会(总会会长康有为,主任干事陈焕章)名誉会长。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凯命,率部往南京镇压讨袁军,纵兵抢掠,屠杀民众数千人。旋被袁世凯授为将军府定武上将军,任江苏督军,调往徐州,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1915年,拥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公爵,但内心仍一意维护清廷。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做回自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张勋简介

张勋(1854年-1923年9月11日),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江西省奉新县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势力之一。清末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3年镇压讨袁军。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病死于天津,谥号忠武。

中文名
张勋
外文名
Zhang xun
别    名
原名张和,字少轩,号松寿老人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西奉新
出生日期
1854年
逝世日期
1923年9月11日
职    业
军阀、将领
毕业院校
北洋武备学堂
信    仰
佛教
外    号
辫帅
官    职
定武上将军、北洋大臣
谥    号
忠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