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人凤
谭人凤在与黄兴、赵声商谈广州起义计划,他心思缜密提出宝贵意见,后来黄兴在南京黄花岗周年纪念会演说中还赞扬他
1911年2月4日,谭人凤应黄兴、赵声之邀,由东京抵香港,当天晚上和黄、赵商谈广州起义计划。他认为两湖地当冲要,非先示机宜不可。征得黄、赵同意后,第二天即带2000元往上海,再到汉口,与居正、杨玉如等聚商于某旅社。
谭说:“余奉黄克强同志命,察看长江流域革命近况。并报告紧要消息。因黄同志与胡展堂(汉民)、赵伯先(声)诸兄均在香港,备省同志毕集,决定今春在广州起事。南京、九江已有联络,两湖尤关重要,希望急起响应。”旋交居正600元,又与孙武200元,告知广州起义汁划,希望相机策应。2月间,谭偕刘承烈到长沙后,在路边井某日本旅馆召集同志开会,到会的有文斐、曾杰、肖翼鲲、龙铁元、吴超征、洪荣圻、何陶等十余人。谭在会上报告,黄兴鉴于往者以会党、新军或防营谋举事,往往坐失机宜。乃改由吾党同志自行发难,而以防营、新军为应援。决定手农历三月间在广东起事,湖南当急谋响应。当时议定,刘文锦在马队任排长,运动军界由文锦担任;绅学界由文斐、曾杰进行运动;会党方面,由焦达峰担任;经费接济,由龙萸溪、龙铁元负责。焦达峰不在省垣,谭等了几天仍未见回,就回上海转香港去了。
黄花岗起义前夕,黄兴由香港秘密进入广州,在小东营机关部进行部署。谭人凤也由香港赶来参加。当讨论进攻计划时,他认为10路进攻,应有一人居中司指挥调度责任,不应同时都告奋勇。最好先炸毙李准,合攻督署,再由赵声从城外以新军进攻,内应外合,较易得手。这个建议,因时机迫促,未被采纳。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从广州脱险抵香港,在港稍事逗留,折返上海。5月初到汉口,与孙武、蒋翊武等多次会商,建议湖北共进会、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通力合作,相辅相成。在谭人凤的策动下,共进会和文学社联合组成机关部,作为筹划武汉地区起义事宜的领导机关。
1912年,黄兴在南京黄花岗周年纪念会演说中赞扬他说:“……至于内地之布置,长江一带,谭人凤先生任之。谭先生身体多病,此时亦冒险力疾至鄂。”
谭人凤与湖北两个革命团体都有联系,他在武昌首义中出了力,在后来的南京选举临时大总统会议中,曾倡议黎元洪为总统,最终结果以孙中山17票当选
1911年秋黄兴和谭人凤诗中有句云:“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谭与湖北的两个革命团体早有联系,武昌首义他是出了力的。
武昌起义前夕,10月8日,谭人凤由沪到南京,约集同志,商讨响应湖北发难问题。事后,他同居正一起去武汉,船过九江时,即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10月14日渡江入武昌,与黎元洪相晤。黎向他倾诉了一大堆困难,他责以大义,促速下令进击清军。第二天早上,民军步炮各队大批过江进攻,清军不支,狼狈败退。商民欢声雷动,满街燃放鞭炮庆祝。经此一战后,士气愈旺,形势大变。
10月22日夜,长沙新军反正消息传到武汉,谭人凤立即向都督府请领快枪2000支,派任震运送回湘。两天后,他自己乘轮回湘,到长沙后,发现焦达峰的都督府一片混乱,立宪派组织了一个参议院总揽全权,焦达峰遇事受挟制。谭人凤看到了这个不正常情况,以外援事急,只好隐忍,而着重于敦促出兵援鄂。他在新军出发前的誓师大会上,当场写了一首军歌激励士气,歌词是这样的:“湖南子弟善攻取,手执钢刀九十九。电扫中原定北京,杀尽胡人方罢手。”
不料王隆中刚率新军一部到湖北去,3天后,就发生了焦达峰、陈作新被害事件,立宪派篡夺了湖南的政权,谭延闿作了都督。这时,光复各省电促派代表往湖北开会,他与邹价人、廖笏堂、刘揆一被举为代表,于11月24日到达武汉。到武汉后,他与邹价人等赴王隆中军中演说,勉励大家奋勇杀敌。不久,黄兴离开武汉东下,准备进攻南京。黄兴走后,黎元洪打算退往葛店,武昌情况危急。革命党人推举谭人风以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支撑危局,秩序稍为安定,不久,黎元洪也回来了。
11月30日,各省代表在武昌集会,会上,推举新到会的谭人凤为临时议长。经过讨论,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随后,黎元洪遣人送到公文及旅费,委派谭人凤为议和代表,促赴上海、南京与会。他于12月26日到南京,参加各省代表会。这时,会议已在南京进行半个月了,正准备选举临时大总统。谭人凤曾在各省代表会上倡议举黎元洪为总统,但开票结果,孙中山在17票中以16票当选,黄兴得一票,无有及黎者。他一面参与各省代表的集会,一面仍以北面招讨使名义,在上海组织机关,准备北伐。但是,所谓招讨使者,是个空架子,唯一的兵力就是他的儿子二式从湖南带去的两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