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白朗起义特点,既反映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又顺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潮流,依靠群众,避实击虚,机动作战

作者:白朗

 

白朗起义特点,既反映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又顺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潮流
白朗起义战争,是在辛亥革命之际,由朴素的“打富济贫”发展到反对袁世凯反动统治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起义之初,起义军每占一座城镇,便“令殷富输纳财物”救济穷人,释放被囚禁的劳苦群众。后受革命党人的影响,白朗等逐步加深了对袁世凯反动本质的认识。
从1913年开始,公开打出讨袁的旗号,到处张贴反袁的布告,揭露袁世凯“虽托名共和,实厉行专制”,指斥“袁贼世凯,狼子野心,以意思为法律,仍欲帝制自为”,“摧残吾民,盖较满洲尤甚”。白朗等还抨击袁世凯对于沙俄入侵外蒙、英国入侵西藏所采取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对外国传教士等采取了惩罚措施,表现出明显的反帝倾向。最后,直接提出了“逐走袁世凯,设立完美之政府”的政治主张。由于起义军的行动既反映了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又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潮流,因而得到比较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白朗起义武装得以存在、发展和坚持三年之久的原因,依靠群众,避实击虚,机动作战

白朗起义军作战勇敢,具有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同时,在战术运用上也比较灵活,能根据敌众己寡的特点,善于避实击虚,机动作战:或从内线跳到外线,或出敌不意地袭击守备薄弱或孤军冒进之敌。加上行军快速,常使敌军“徒事跟追,疲于奔命”,围追堵截一再落空。追击起义军最卖力的赵倜就曾哀叹:“尾追固非善策,围剿亦难奏功,言念及此,忧心如焚”。起义军在进攻城镇时,注意依靠群众,事先派人潜入,里应外合,或声东击西,长途奔袭,使敌人猝不及防,从而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战果。
这些,是白朗起义武装得以存在、发展和坚持三年之久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些情入苦难回绵”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白朗简介

白朗(1873—1914),河南宝丰人,1912年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武装起义。起义军采用避实击虚、声东击西、快速机动、长途奔袭、出其不意等战术,转战鄂豫皖陕甘五省,先后同北洋军队二十多万人展开战斗,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14年8月初,白朗在鲁山石庄与北洋军战斗中阵亡。

 

中文名
白朗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宝丰
出生日期
1873年
逝世日期
1914年
职    业
农民起义军首领
主要成就
发动反袁起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