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宋教仁之死是袁世凯派人暗杀?还是黄兴为争夺国务总理之职将其除之?

作者:宋教仁

 

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枪杀,究竟是谁指使始终未查出真凶

袁世凯的第一反应
据章士钊回忆,当宋教仁遇刺的电报传到时,他正在总统府与袁世凯一起用餐。袁闻讯后的反应是叹息说:“遯初(宋教仁的字)可惜,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随后闲谈中,袁世凯意指宋案的凶手是黄兴,理由是“黄、宋争国务总理,两派大决裂为证”,章士钊闻之不满,愤然辞出。
孙中山的第一反应
宋教仁案发生时,孙中山正在访日。1913年3月21日孙中山中止访问,立刻回国,于3月25日返抵上海。当晚在黄兴家召开国民党高级干部会议。孙中山说“若有两师兵力,当亲率问罪”。孙中山10年后回忆当时情景,“于是一般同志问我有何办法。我谓事已至此只有起兵。因为袁世凯是总统,总统指使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
赵秉钧的第一反应
据国务院秘书长张国淦回忆:1913年3月21上午,赵秉钧正主持国务会议。国会选举事务局长顾鳌却突然闯入报告:前门车站收到上海来电,宋教仁昨晚在沪宁车站遭枪击,伤重恐难救活。赵闻讯面色大变,猛然站了起来,以手掌击手背,环绕会议桌一个劲地兜圈,一面反复喃喃自语: “这一下腌杂了。人家岂不要说我打死了钝初吗?岂不要说卖友吗?我还能算人吗?”
黄兴的第一反应
据说开枪时,黄兴正在现场,于是他将宋教仁扶住说:“我们一方面将宋教仁先生送到附近医院,另一方面迅速派人追捕凶徒。”宋教仁手术出来后,住在单间病房。黄兴代拟一电文,向袁世凯报告遇刺经过。临终前,“宋已不能语,惟以目四瞩,周视故人,依依难舍。黄兴睹此心痛,用双手扶着宋的臂膀,附耳呼曰:‘钝初,你放心去吧!’宋遂气绝。黄兴痛哭失声。”
在悼宋教仁的挽联中,黄兴严斥 “凶手”:“前年杀吴禄贞,再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黄兴在挽联中所说的“今年”是民国3年,即1913年,于这年3月22日死,4月13日召开追悼大会,黄兴因病未参加。


枪杀宋教仁的持枪者虽被逮捕,幕后指使者却始终未被供出

凶手很快落网,警方追查凶手为一个22岁的失业军人、流氓兵痞武士英。侦查、抓捕、取证、审讯,牵涉出包括拥有中华国民共进会的会长和江苏驻沪巡查长头衔的青帮大佬应桂馨、内务府秘书洪述祖(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的曾孙)、内阁总理赵秉钧等人,武士英承认子弹是从他的枪膛中射出的。先供述受应桂馨指示,后又在法庭翻供称系个人所为,否认见过应桂馨。后来突然传出凶手暴毙上海狱中的讯息,各方猜测应属中毒,赵秉钧被迫辞去总理。
1914年1月,应桂馨出狱后北上向袁世凯索酬,被人追杀,在逃往天津的火车上被刺。时在天津的赵秉钧曾为之抱怨,不久在家中突然死亡。以致于案情更为扑朔迷离。洪述祖后被抓获,被判处绞刑。
一个毒杀凶手的馒头,将一个举国瞩目的政治大案划上了句号。从此,关于宋教仁案幕后的元凶就成了一个谜。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從蕶鐦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文名
宋教仁
别    名
遁初,渔父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桃源
出生日期
1882年4月5日
逝世日期
1913年3月22日
职    业
政治家,革命先行者
毕业院校
日本法政大学
主要成就
创办华兴会 改兴中会改为国民党等
代表作品
《宋教仁集》、《宋渔父日记》、《间岛问题》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