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姚思廉生于医学世家,祖父著有《汉书训纂》等流传后世,受家学影响深重,除了读书,没有任何嗜好

作者:姚思廉

 

姚思廉生于医学世家,祖父著有《汉书训纂》等流传后世
祖父姚僧垣“少好文史”,还“医术高妙,为当世所推”①。曾多次治愈皇帝和王公大臣的疑难病症,得到赏赐颇多。名声也越来越大,以至于边地和外域都前来求医。僧垣“每得供赐,皆回给察兄弟”②。姚察、姚最兄弟就是靠这种较充裕的收入,游历求学,购聚图书,见闻日益广博。

姚察十三岁时就显露出才华,“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③。姚察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保持终生,即使在当了陈朝吏部尚书以后,仍大力寻求天下图书,遇到没见过的书即马上抄录下来。他聚书多达万余卷,并都阅读过①,为梁、陈、隋之际公认的著名学者。隋平陈以后,隋文帝杨坚也以能得到姚察而高兴,他对臣下说:“闻姚察学行当今无比,我平陈唯得此一人。”②姚察的著作很丰富,有《汉书训纂》30卷,《说林》10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记各1卷,还有《文集》20卷,并行于世。此外,还有未撰成的梁、陈二史。

姚思廉受家学影响深重,除了读书,没有任何嗜好
这样的家学传统,对姚思廉有良好影响,少年时就喜好史学,不仅聪颖,而且勤奋学习,除了读书,再没有其他嗜好,甚至从不过问家人的生计状况。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望梦之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他随父姚察在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
 

 

中文名
姚思廉
别    名
姚简之
国    籍
南陈→大隋→大唐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长安县
出生日期
557年
逝世日期
637年
职    业
散骑常侍、史学家
主要成就
唐十八学士之一;主持编纂《梁书》《陈书》
代表作品
《梁书》《陈书》《文思博要》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