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高允历经五帝,为人正直友善,受君之宠百姓之爱于一身,死后追赠为侍中,谥号为文,赐给命服一袭

作者:高允

 

高允耄耋之年,在一夜间去世,追赠为侍中,谥号为文,赐给命服一袭
高允常对人说:“我任中书令时有阴德曾救济恩治过百姓性命,如果阳报不差的话,我的寿命在百岁上。”太和十一年(487年)正月,高允去世,享年九十八岁。高允在去世的前十日左右,略有不适,但仍不愿卧床不起,呼请医生饮用汤药,出入行止,仍然吟咏不止。孝文帝、冯太后听说后派御医李脩去看他并把脉观察,高允仍说没有大病。

李脩入宫后悄悄向孝文帝、冯太后陈述高允的脉象已有异常,恐怕不久于世。于是孝文帝、冯太后派使者准好御膳珍肴相赐,自酒米到调味,有一百多种,都是当时新鲜之物。床帐、衣服、茵被、几杖罗列在庭中,朝中之官往来给予慰问,高允喜形于色,对人说:“天恩因我太老,给了这么多赐品,可以用来待客了。”上表表示感谢,没有其他忧虑。如此这样多日之后,在夜间去世,家人都没察觉。去世后,孝文帝下诏给绢一千匹,布二千匹,绢五百斤,锦五十匹,杂彩百匹,谷千斛用做送葬之费。北魏自建国至此,存亡蒙赐赏的人没有一个人有过这么之多,满朝人都认为这是莫大之荣。将要下葬时,追赠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爵位如故,谥号为文,赐给命服一袭。
高允历经五帝,出入三个省衙,为人正直友善,受君之宠百姓之爱于一身
北魏法律开始时很严苛,朝臣大多被杖罚过。高允历经五帝,出入三个省衙,五十多年,始终没有遇到过谴责与棒笞的处罚。当初,太平真君年间因狱讼新案太多,开始让中书用经义来决断疑案。高允根据律法评判行刑,三十多年,内外都称赞高允的公正公平。高允认为,官司的事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常常感叹地说:“皋陶是至德的人,但是他的儿子英蓼却先死了。刘邦项羽之时,英布虽是犯人却能称王。经历世事久了,仍然可能会有犯法的危险,何况普通人怎么可能没有过错呢?”
孝文帝曾在西郊处理事务,下诏用自己所乘马车接高允到西郊的板殿观看风景,忽然马受惊狂奔,车翻人伤,高允的眼眉三处受伤。孝文帝与冯太后派御医携药前往护理治疗,抚慰探望。负责驾车者将给予重罪,高允奏称自己并未受大伤,乞请赦免驾车人之罪。
以前曾命令中黄门苏兴寿负责搀扶高允,曾经在下雪时遇到猛犬而惊惧跌倒,扶他的人都十分害怕、高允安慰劝勉他们,不让上边闻知此事。苏兴寿称接待扶持高允共三年,没有发现高允有过忿怒的脸色,对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昼夜手里常常拿着书,翻看吟咏,对亲友笃厚,对故旧思念,虚己待人,虽然地位高贵,但志向贫素淡泊,素来喜好音乐,每有歌唱人来为他歌舞演唱,他常常和着节拍而称赞。又很相信佛家之学,经常安排斋饭请僧人讲诵佛法,平生喜欢善行恶杀。生性又十分疏简,从不妄加交游。显祖平定青齐后,将其中有名望的大族之人迁移到代州。当时许多士人因流动迁移到这么远的地方,都饥寒交迫。迁来的人中,有许多是高允的妻族之人,都走到高允门前,高允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拿出来用来周济他们,慰问周到,人们没有不感谢他的仁厚的。高允又对这些迁移来的人根据不同才能上书请皇上任用。当时议论的人都认为刚归顺的人容易产生异心,高允说取材任能,不应以此来压抑委屈他们。以前高允被召到方山作颂词,身体尚可且记忆也十分好,谈及过去之事,几乎没有什么遗忘。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谢谢你光临我的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高允简介

高允(390年—487年),字伯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著名文学家。少年丧父,大器早成,气度非凡,初为郡功曹。神麚四年,成为中书博士,迁中书侍郎,参修国记,教导太子。从崔浩修史,以暴露国恶罪将受极刑,景穆太子营救获免。文明太后称制,拜中书令、封咸阳公,加号镇东将军。出为散骑常侍、征西将军、怀州刺史。高允历仕五朝,太和十一年(487年)去世,年九十八,追赠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谥号文。

本    名
高允
别    称
高令公
字    号
字伯恭
所处时代
北魏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渤海蓨县
出生时间
390年
去世时间
487年
主要作品
《塞上翁诗》《代都赋》《北伐颂》《左氏解》《公羊释》
主要成就
历仕五朝
官    职
镇东大将军、光禄大夫等
爵    位
咸阳公
追    赠
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等
谥    号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