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渊
刘渊表面上响应司马颖,实际却是要借回故地送葬为由乘乱立业,被司马颖拒绝
晋惠帝时,因八王之乱战火再起,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及长沙王司马乂先后以军事力量上台掌权,司马伦更曾篡位称帝,当时天下大乱,盗贼蜂起。
刘渊的堂祖父,原来的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人秘密商议说:“以往,我们的先人与汉朝约为兄弟,忧和喜共同享有。汉朝灭亡以来,魏、晋继而兴起,我们单于,虽然有一个空虚的名号,可是不再拥有哪怕一尺土地的基业,从王侯慢慢下降到同平民差不多。现在司马氏亲骨肉间相互残杀,天下一片动荡,我们建立国家、复兴祖业的时机到了。左贤王刘渊的姿貌、风仪和才能超人绝世,上天倘若不是要光大单于,不就虚生这种伟人了吗?”于是秘密地共同推举刘渊为大单于,并且派他们的党羽呼延攸到邺城,将秘谋的内容告诉刘渊。刘渊请求回故地会合行送葬之礼,司马颖没有答应。于是刘渊让呼延攸先回去,告诉刘宣等人招集五部人众,会同宜阳的诸多胡人,表面上宣称响应司马颖,实际上却是要图谋叛变。
刘渊负责北城防守等诸多事务,永安元年回到左国城后聚众五万自称大单于,定都离石
(304年),司马颖击败司马乂,成为皇太弟,任命刘渊为屯骑校尉。不久东海王司马越和陈昣等与晋惠帝征讨司马颖,驻扎在荡阴,司马颖任命刘渊为代理辅国将军,负责北城防守诸事务。等到晋惠帝六军战败时,司马颖又任命刘渊为冠军将军,封为卢奴伯。不久,并州刺史东赢公司马腾、安北将军王浚,起兵讨伐司马颖,刘渊劝司马颖说:“现在二镇的人骄横、强暴,兵众十万,恐怕不是宿卫军以及都城附近的兵士所能抵抗得了的,我请求回去为殿下您劝说五部的人马来赴国难。”司马颖说:“五部的人马可以担保前来吗?即使能够前来参战,鲜卑、乌丸之人强劲、快捷如同风云,是那么容易抵挡的吗?我想护送皇上回洛阳,以避开他们的锋芒,接着再慢慢地告示天下,以叛乱的名义,名正言顺地制服他们。您认为怎样?”刘渊回答说:“殿下是武帝之子,对王室有突出的功劳,有威望、恩泽广,天下人都钦佩您的风范,谁不想为殿下您赴汤蹈火、献出生命呢?这种情况下,征发士兵有什么困难呢?王浚是个小人,东嬴公只是个偏远的旁枝,他们哪能与殿下您抗衡!殿下您如果一离开邺宫,就等于向他人示弱,这样,洛阳到达得了吗?纵然到达洛阳,恐怕威望、权力就不在殿下您的手里。一纸檄文,一尺书信,有谁肯去为他人尊奉这些!况且东胡的强悍不能超过五部之人,希望殿下您鼓励、安抚兵众,平定混乱,镇守住邺城,我当为殿下您以二部的兵力摧毁东嬴公,以三部的兵力斩杀王浚,两个小人的首级指日就可悬挂在邺城城头。”司马颖非常高兴,于是任命刘渊为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刘渊回到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后,刘宣等人便为刘渊上大单于的称号,二十日之间就聚众五万,定都离石。
及后王浚派将军祁弘率领鲜卑兵众进攻邺城,司马颖战败,于是,挟持天子向南朝洛阳奔逃。刘渊说:“司马颖不听我的话,自己向相反的方向溃逃,真是奴才。然而我与他有言在先,不能不去救他。”于是,命令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等人率领步兵骑兵二万,将去讨伐鲜卑。刘宣等人坚决劝阻道:“晋朝昏庸无道,他们像对奴隶一样对待我们,所以右贤王刘猛非常愤怒,承受不了心中怨恨,想有所作为,当时正碰上晋朝纲纪还未松弛,大事还没有成就,右贤王就被杀戮,这是单于的耻辱啊。现在,司马氏父子兄弟互相残杀,这是上天厌恶晋朝的德行,将天下授予我们。单于积德在身,连晋人都佩服,现在,正应该振兴我们国家和民族,恢复呼韩邪的基业,这样,鲜卑、乌丸可以作为我们的援助力量,怎么可以阻挡他们而去拯救仇敌呢!现在,上天借我们的手来消灭晋朝,不能够违背天意。违背天意就不吉祥,违背众人的意愿就不能成就事业。上天赐予了而不接受,反过来就会受到上天的责备。希望单于不要迟疑了。”刘渊听后说道:“说得对。应该做高山峻岭,怎么能甘心做低矮的小土丘呢!天下的帝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大禹出自西戎,周文王出生在东夷,谁该做帝王,只是按德行的高低授予。现在,我们有兵众十多万,而每个人都相当于晋朝十个人,如果我们击鼓进军、摧垮晋朝,必将如同摧枯拉朽。这样,最理想的,可以成就汉高祖一样的基业,最差的,也不失做一个魏氏。虽然结果将是这样,但是晋朝的百姓不一定赞同我们。汉朝统治天下的时间久长,他们的恩泽深入人心,所以,昭烈帝刘备仅在一州的土地上奔驰,就可以与天下相抗衡。我又是汉朝刘氏的外甥,我们的祖先曾与汉朝相约为兄弟,兄长灭亡了,弟弟来继承,不也是应该的吗?况且,我们还可以称汉,追认、尊奉后主刘禅,以此来使天下人的期望归向我们。”于是,迁都到左国城。不久,远方来归附的人达到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