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马钧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一生研究制造机械

作者:马钧

 

马钧是中国古代的机械发明家,马钧幼时家境贫寒,后来在魏国任给事中,钻研制造机械。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县)人,生活在东汉末年这一时期。生卒年代不详。
出身贫寒。他是中国古代的机械大师。他的不少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他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称他为“天下之名巧”。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但是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马钧早年生活比较贫困,长时间住在乡间,比较关心生产工具的改革,并且作出了突出贡献。
马钧少年游乐,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当博士时,生活贫困,于是改进绫机,并因此而出名。后来,在魏朝担任给事中,同时研制机械。他虽然一生不大得志,但刻苦钻研,设计制造出多种机械。魏明帝时,见当时织机五十条经线者有五十蹑(脚踏操纵板),六十条经线者六十蹑,便将织机一律改为十二蹑,大大提高了功效。在洛阳时,又发明了排灌水车,名叫“翻车”,它利用人力可以将水由低处提到高处。他还研究制造出指南车,改进了诸葛亮的连弩,改进了攻城用的发石车。他制造的“水转百戏”以水为动力,以机械木轮为传动装置,使木偶可以自动表演,构思十分巧妙。
 


 

马钧少时只知游玩,不知自己的才华,后任给事中,制造指南车,使人佩服。

马钧,魏给事省中。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钧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於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於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钧作之,而指南车成。钧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又患发石车,有裴秀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钧,钧口屈不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玄驳之。安乡侯曹羲与秀同,后服钧,告武安侯曹爽,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情人节的西兰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马钧简介

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人,生活在汉朝末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指南车制成后,他又奉诏制木偶百戏,称“水转百戏”。接着马钧又改造了织绫机,提高工效四五倍。马钧还改良了用于农业灌溉的工具龙骨水车(翻车),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中文名
马钧
别    名
马德衡
国    籍
曹魏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扶风(今陕西兴平)
职    业
发明家、官吏
主要成就
古代科技史上著名机械发明家之一 
再现指南车 
制造翻水车 
研制“水转百戏图” 
改良织绫机
时    期
汉末魏初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