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璋
刘璋的才能不是人中之雄,却在乱世中拥有领土,因才不称位而招致祸患是很自然的道理。
诸葛亮:“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陈寿:“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范晔:“璋能闭隘养力,守案先图,尚可与时推移,而遽输利器,静受流斥,所谓羊质虎皮,见豹则恐,吁哉!”
常璩:“刘焉器非英杰,图射侥幸;璋才非人雄,据土乱世,其见夺取,陈子以为非不幸也。”
《益州耆旧传》:“璋懦弱多疑,不能党信大臣。”
张璠:“刘璋愚弱而守善言,斯亦宋襄公、徐偃王之徒,未为无道之主也。张松、法正,虽有君臣之义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质,进不显陈事势,若韩嵩、(刘光)(刘先)之说刘表,退不告绝奔亡,若陈平、韩信之去项羽,而两端携贰,为谋不忠,罪之次也。”
叶适:“刘璋虽暗懦,然国富民盛,守之以恩,无所得罪也。”
郝经:“焉利本颠,堕剥维城。璋尤庸闇,迁夺犹轻。”
罗贯中:“四海鲸吞百战秋,堪嗟季玉少机谋。当时若听黄、王谏,安得西川属那刘!”
李清植:“焉、璋以枝叶之亲,而阴怀攘窃之志,汉帝既尝收戮其二子,则亦与于叛乱之者数也。”
毛宗岗:“厚为无用之别名,非忠厚之无用,忠厚而不精明之为无用也。刘璋失岂在仁,失在仁而不智耳。”
蔡东藩:“刘璋暗弱,即使不迎刘备,亦未必常能守成;益州不为备有,亦必为曹操所取耳。”
刘璋墓位于古堤垱现属公安县章,墓葬曾被人挖掘,墓地附近有祠庙。
刘璋墓位于古堤垱现属公安县章庄铺镇指南村,在207国道2181公里处北侧。该地一脉青山,两涧溪水,曾是山青水秀鱼米之地。据当地百姓口口相传:刘璋隐居此地后,改姓为陈,以农耕为生,后病死于此,其墓就葬于家后。刘璋死后,恢复刘姓,归葬时,置有双碑,一铜一石.石碑立于土墓之外,铜碑埋于墓内,石碑刻有刘璋封号及字名,铜碑内容不详。
刘璋后人曾在刘璋墓附近建庙祭祀,庙前有一匾额,刻有道劲有力的四个大字“生陈死刘”,庙内有刘璋的木刻雕像。庙在解放后被毁,其墓在1958年大炼人骨肥时被挖。但其墓中的铜碑未见,石碑现已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