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窦武
窦武任城门校尉期间,清正廉明,将粮食施给贫民,经常教育窦绍懒惰。
延熹九年(166年),拜城门校尉。任职期间,征召名士,廉洁奉公,不接受送礼贿赂,妻子的衣食仅够吃穿而已。当时对西羌连年用兵,粮食歉收,人民饥饿,窦武将所得的赏赐,全部分给了太学生,又用车载粮食和饭菜,在道路施给贫民。
窦武的侄子窦绍,任虎贲中郎将,性情疏懒奢侈。窦武经常很严厉地训诫他,但窦绍还不觉悟,窦武于是上书请求把他撤职,又自我责备不能训导好窦绍,应当首先受罪。从此窦绍便遵守节制,事情不论大小,凡是非法的,都不敢做。
奸臣当道,名士李膺等人被捕,窦武为其伸冤,赦免李膺等人。
永康元年(167年),当时宦官专权,名士李膺、杜密等人因党事被逮捕审讯。窦武上书切谏,为李、杜等党人伸冤,认为这些人立忠秉节,志在维护王室,都是国家可靠的人才,朝廷的好助手。认为应当贬黜宦官,根据其罪查处惩罚,剥夺他们的封爵,并任用忠良,分清好坏。上奏后,窦武便称病上还城门校尉、槐里侯的印绶,桓帝不许。又下令赦免李膺、杜密,并将罪轻的党人释放。
这时,海内追求高风亮节的人便互相标榜,为天下名士定出标号。窦武与刘淑、陈蕃合称“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