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望之
萧望之受奸人所害要去坐牢,他不想苟求活命,于是饮药自杀
数月后,汉元帝下诏给御史说:“国家将要兴盛,要尊敬师长重用师傅。前将军萧望之作朕八年师傅,用经术教导朕,他的功劳美盛,可赐望之爵关内侯,食邑六百户,加给事中,每月初一、十五朝见,座位次于将军。”汉元帝正倾向想用他做丞相。
刚好碰上望之的儿子散骑中郎萧伋上书申诉望之前事,事情下达有司,回复汉元帝说:“望之前所坐罪明白,没有诬陷控告的事。可是教子上书,称引无辜之诗,失大臣体统,不恭敬,请允许逮捕。”弘恭、石显等知望之向来高节,不屈辱,建议说:“望之前为将军辅政,想排退许章、史高,专权独揽朝政,侥幸能不判罪,又赐爵封邑,参予政事,还不悔过服罪,深怀不满,教唆儿子上书,把不是推于天子,倚仗自己是师傅,怀着终究不会获罪的念头。不很屈望之于牢狱,堵塞他不服气的想法,那么圣朝没有什么厚恩好施予。”
汉元帝说:“萧太傅素来刚直,怎么肯接受吏人逮捕?”石显等说:“人命至重,望之所犯罪,告诉他减罪,一定没有忧虑。”汉元帝才准许了他们的奏请。石显等密封诏令交谒者,敕令召见望之时亲手给予,于是命令太常急派执金吾车骑疾行包围望之的住宅。使者到了,召见萧望之,望之准备自杀,他的夫人劝阻他,认为不是天子的意思。萧望之将这件事问门下学生朱云,朱云崇敬有节操之人,劝萧望之自裁。
于是萧望之仰叹,说:“我曾经充数将相,现年迈六十有余,老了进牢,苟求活命,不也太庸俗了吗?”呼唤朱云的字说“:游,赶快配制药来,不要久耽误我死。”居然然饮鸩自杀。
汉元帝听到望之自杀而震惊,拍着手说:“开始我本怀疑他不肯进牢狱,现在果然害死了我的贤师!”此时太官刚上午餐,汉宣帝竟拒绝吃饭,为望之死而涕泣,悲哀感动左右人,于是召石显等人,拿建议不慎来责问他们。石显等都脱下帽子请罪,很久之后才罢了。萧望之有罪死了,有司请示断绝他爵邑。汉元帝又诏令加恩,令长子萧伋作关内侯。汉元帝追念望之不忘,每年春季派使者祭望之的坟墓,一直到汉元帝死为止。
萧望之是一位贤臣,他刚正不阿,仁义忠信,气节高尚
萧望之是当时的名儒,作风上刚正不阿,清正廉节,仁义忠信,政治上见解高远,辅上治下,特别是对待外族的外交方面有卓著的贡献。然而他身为天子之师,官高位重,太子太傅的他以尚书事总领朝政却没能斗过两个中书宦者,即使有元帝关怀,也逃不脱石显等人的暗算,这个问题,扯不上什么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实是两支君权附属势力的较量,由于萧望之不善计谋,无力整治朝纲,一身傲气放荡不羁,不能团结能团结的大臣和得到君主的完全信任尊重,一味单干,加上君主操纵无能,任信奸逆,而对手石显等却是玩弄阴谋诡计的行家里手,以致宦者势力得胜,师傅势力失败,望之个人成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历代评价
班固:萧望之历位将相,籍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不然,望之堂堂,折而不桡,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刘奭: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故前将军望之傅朕八年,道以经术,厥功茂焉。
郑朋:将军体周、召之德,秉公绰之质,有卞庄之威。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诚士之高致也。窟穴黎庶莫不欢喜,咸曰将军其人也。
颜师古:长倩钜儒达学,名节并隆,博览古今。
曾巩:昔汉杀萧望之,是亦有罪焉。宣帝使之傅太子,其不以圣人之道导之邪,则何贤乎望之也;其导之未信而止也,则望之不得无罪焉。为太子责备于师傅,不任其责也,则责备于侍臣而已矣。虽艰而勤,其可以已也欤?
洪迈:赵广汉之死由魏相,韩延寿之死由萧望之。魏、萧贤公卿也,忍以其私陷二材臣于死地乎?杨挥坐语言怨望,而廷尉当以为大逆不道。以其时考之,乃于定国也。史称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岂其然乎?宣帝治尚严,而三人者,又从而辅翼之,为可恨也!
归有光:人主为之改容,奸萌为之弭息,四夷闻之而不敢窥伺,此正直之臣也。其在于古,若排闼、折槛、引裾、坏麻之类,皆可以言正直也。其大者,如汲黯、萧望之、李固、宋璟、张九龄、陆贽、李沆、范仲淹、李纲之徒是也。
王夫之:萧望之、周堪、张猛、刘更生,固雅意欲为君子者也。
蔡东藩:萧望之、周堪、刘更生三人,皆以经术著名,而于生平涵养之功,实无一得。望之失之傲,堪失之贪,更生则失之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