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公孙衍于公元前333年在秦国被任命为大良造,后又在魏国、韩国任职

作者:公孙衍

 

有关于公孙衍人物生平方面的相关介绍
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后居魏国。楚使者陈轸,也是一个纵横家,他经过魏国时,献计于公孙衍。他说“魏相田需约诸侯纵亲,楚王疑而未信。如果您请于魏王,说您与燕赵之王有交情,多次有使者来邀请相见。魏王如答应了您,给您车子,你也不必多要,有三十辆乘就可以了。您把车子陈列在庭中,公开宣称,要到燕国和赵国去。”公孙衍照办了,燕赵之王派使者迎公孙衍到他们的国中,楚王听说,大怒,以为田需欺负他,就全不听从田需的话了。齐国听说公孙衍要到燕赵去,也派人以国事相托。于是,公孙衍行三国相事,有了相当大的权力。


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他们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公元前322年(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张仪相魏。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去魏,公孙衍代张仪为魏相。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合纵攻秦。这次进攻,没有取胜,五国联军至函谷关而还。但这次进攻,还是一次有名的对秦的进攻。
西戎义渠跟魏有往来。有一次,义渠君朝魏。公孙衍就趁这个机会,劝告义渠君加强对秦的警惕。他说,如中原无事,秦就要对你们烧杀掠夺;如果中原有事,秦将轻使重币去同你们交好。后来,五国攻秦。恰巧这个时候,秦以文绣千纯,美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集合群臣议论这件事。义渠君说,这就是公孙衍当年所说的那话了。于是起兵袭秦,大败秦人。
公孙衍本是魏国人,但因被秦惠王所器重,于是为秦国谋划攻打魏国
与张仪一样,公孙衍也是魏国人。商鞅死后,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积极谋划,向魏国发起攻击。
由于商鞅变法,秦国正日益强大。在此之前,齐国经过马陵之战,全歼魏国10万大军;秦国通过进攻河西,诱俘魏国主将公子昂。魏国屡战屡败,主力尽失。秦惠文王继位后虽然杀了商鞅,重用公孙衍,但商鞅制订法令仍在继续施行。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任大良造后,很快率领秦军向魏国发起了进攻。此时的魏国既缺精兵,又缺良将,根本抵挡不住秦国的强大攻势,只好割地求和。他们所割让的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位于魏国与秦国的交界之处,也是公孙衍的家乡。50多年前,魏国名将吴起正是在这里以区区7万武卒打败了秦国的50万大军,从而长期占据河西之地。
河西是秦国通向中原的门户。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对粮食的控制都很严,经常利用粮食问题来卡对方的脖子。魏国占据河西之地,死死地压制着秦国,卡死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迫使秦国只能与魏国作生意。秦国不甘心受到魏国的盘剥,多次进攻河西,但都没有能够打通中原通道。
公孙衍当然明白河西之地的战略地位。中原是当时各地的商品集散地,控制着各国的粮食命脉。只有走向中原,才能拥有充足的粮食补给,才能在战略上处于主动。但是,对于秦国来说,只有占据河西之地,才有可能走向中原。
魏国被迫割阴晋与秦国修好,秦国东进中原的一颗钉子被拔除了。秦惠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即把“阴晋”这个魏国意味的名字,改为了带有秦国色彩的“宁秦”。
此后,公孙衍再度率军进攻河西要塞,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经此一役,秦国已实际占据了河西之地。魏惠王便顺水推舟,把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向秦国求和。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记住你的温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公孙衍为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和张仪是对手。公孙衍历仕秦国、魏国、韩国。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战国时纵横家。阴晋人。一称犀首。魏国人。战国后期,秦国力量越来越强,东方六国都不能单独抗秦,公孙衍与洛阳人苏秦,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秦国用魏国人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叫做“连横”。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各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中文名
公孙衍
别    名
犀首(官名)
国    籍
魏国
民    族
华夏族
出生地
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
出生日期
不详
逝世日期
公元前4世纪末
职    业
纵横家、政治家、军事家
信    仰
纵横派思想
主要成就
收复河西 ,助秦破魏,合纵攻秦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