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华元奔走于各国之间不断游说终于促成两次弭兵运动,然而很快因为楚国华元的努力付诸东流

作者:华元

 

宋国发起弭兵运动各国暂时和平相处,休养生息

晋国、楚国两大国之间连年征战,各自损失极为惨重。宋卿华元得知晋、楚两国有谋求媾和之意,就主动出来斡旋,促成晋、楚结盟。华元不但与晋国执政卿栾武子是好朋友,也和楚国令尹子重交好。华元在知道晋楚互派使臣之后,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如楚,遂如晋,合晋、楚之成。”华元奔走于晋、楚之间,以调解两国的关系,终于促成晋楚和平相处。
其时,经过华元的努力,公元前579年五月,晋国的卿士燮与楚国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会盟,史称“宋西门之盟”(也称“华元弭兵”) ,促成了秦晋结好。签订的合约是:“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盟成之后,卫、鲁、郑等国国君赴晋受命(《春秋·成公十二年》记载:“夏,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琐泽,晋地。)同年秋,晋遣[谷阝]至聘楚,“且[氵位]盟”;冬,楚亦遣公子罢聘晋,“且[氵位]盟”,相互承认盟约。十二月,晋厉公和楚公子罢盟于赤棘(晋地)。宋西门之盟一时得到了贯彻执行。
华元是宋戴公(前799-前766 年在位)的六世孙,戴公之孙好父说的玄孙,戴公之曾孙华父督的曾孙。曾担任宋右师职,主持国政。华元因所处的政治地位,与楚国令尹子重和晋国中军元帅栾书都友好,故由他斡旋,促成一次晋、楚两国休兵的盟会,也称为第一次"弭兵"盟会。
晋、楚两国能坐下来谈休兵停战,是有各自缘由的。
晋国卿族间的矛盾,影响了内部的团结一致对外方针。晋国三军的将佐,都是卿爵,为世家大贵族,各自拥有相当的经济、军事实力。像前面曾提到的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而韩氏,有封地7个邑,每邑可出100 辆兵车。羊舌氏有3 个县级邑,每邑也可出100 辆兵车①。祁氏和羊舌氏被灭后,在他们私家的土地上,设立10 个县②。这些有势力的强家,互相明争暗斗,削弱了晋国的力量。如赵氏和栾氏、郤氏的矛盾就很深,鲁成公五年(公元前586 年)赵氏内部发生矛盾,赵氏要赶走赵婴齐,赵婴齐对赵同、赵括说:"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他已看到栾氏要害赵氏。鲁成公八年,与赵婴齐私通的赵朔妻(晋景公之姐)赵庄姬诬告驱逐赵婴齐的赵同、赵括造反作乱,栾氏和郤氏出面为赵庄姬的诬告作证。晋景公于是诛杀赵同、赵括,并灭赵氏家族。赵庄姬带着儿子赵武住于景公的宫中才免于被杀。
后世戏剧《赵氏孤儿》就是从这里演绎出来的故事。

 

晋楚均面临内忧外患再次签订休战合约,停止敌对
晋国不但有国内矛盾,它所领导的中原诸侯国集团中的秦国和齐国,也有起来同它争位的意向。所以晋国想从楚国的对抗中脱身出来。
楚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楚国的申公巫臣用计把楚庄王和司马子反都想娶为妾的夏姬弄到手,并带着夏姬出走到晋国。令尹子重和巫臣有旧怨,司马子反因夏姬事又同巫臣结上新恨。因此子重、子反合谋把巫臣在楚国的族人统统杀掉,将财产瓜分。巫臣从晋国去信警告他们说,你们诛杀无罪之人,我要使你们"疲于奔命"。因此巫臣就向晋景公献上联吴制楚的策略,得到晋景公赞同。
巫臣自荐为使者往吴,得到吴国国王寿梦的赏识。他带去一队晋国军队,以训练吴国军射箭、驾车、演练军阵的军事技术,使只知水战的吴军,掌握了车战的正规战术。巫臣怂恿吴国反对楚国,并把自己的儿子狐庸留下,作为吴国的行人(外交官)。这样,从鲁成公七年,吴国就开始伐楚、伐巢、伐徐(均楚国的属国),又攻入楚国的州来邑(今安徽凤台县),闹得楚国上下不得安宁,子重、子反一年中在战场上奔波7 次,所谓"一岁七奔命"①。一些属于楚国的小国,被吴国夺去,从此吴国逐渐强大,成为楚国心腹大患。
晋国把吴国扶起后,趁楚国分出力量对付吴人,也在楚国北境扫荡楚的同盟国。鲁成公八年攻蔡,并伐楚,俘虏楚将申骊。接着攻楚的与国沈(今安徽临泉),俘虏了沈国君。为开辟通往吴的道路,同年又会合诸侯伐郯国(在今山东郯城县)。
晋、楚两国都出现了麻烦,停止两国长期的敌对成了共同的愿望。
晋、楚和平的氢气球是由晋国放出的。晋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88年),晋主动释放了在邲之战俘虏的楚国公子縠臣,并归还了连尹襄老的尸体。接着楚国也放回了晋国被俘的荀罃。晋景公十八年,晋景公亲自出面释放了楚国俘虏钟仪。晋大臣范文子士燮说,让他归楚"使合晋、楚之成。"①钟仪返楚,向楚共王转达了晋国的意愿,楚共王立即派大宰公子辰到晋国,"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②次年春,晋国派大夫籴伐到楚,"报大宰子商之使"③,子商即公子辰。晋、楚两国使者的交往,媾和的谈判已差不多了,这时宋国的华元,看到时机成熟,以他与晋国中军元帅栾书和楚国令尹子重都相友好的私人关系,于是在晋厉公元年(公元前580 年)的冬季,奔走于晋、楚两国间,以"合晋、楚之成"④。
晋厉公二年五月,在华元的奔走下,晋国的大夫范文子士燮同楚国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结盟"弭兵"。盟约有三个内容:晋、楚两国休战,并帮助对方攻打来犯的敌人;开通两集团间的道路交通;共同讨伐背叛晋或楚的国家。接着晋国的郤至到楚国签约,楚国的公子罢到晋国签约⑤。
晋、楚虽然签了休战的盟约,楚国却并不想恪守。才过了3 年,楚国就又出兵攻晋国的盟国郑、卫。楚国令尹子襄对力主攻郑的司马子反说:刚与晋结盟就背叛它,是不可以的吧。子反却回答说:"只要有利于我就进攻,管它什么盟约!"这时晋国是厉公当政,晋厉公也是一位厉害的能干人物,岂肯让楚国得手。于是就发生我们在前面已指出过的鄢陵之战。两国再无和平可言,华元撮和的这次"弭兵"盟会的成果,也就随之付诸流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情不是生命的全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华元简介

华元(?―公元前573年),宋戴公五世孙,华督曾孙,华生御事之子,出生于宋国都城商丘,春秋时期宋国大臣,官至大夫,成为宋国六卿之一。历事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君,堪称“四朝元老”。长期任右师,掌握国政。集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刺客、人质、战将于一身,在强敌如林、诸侯纷乱的时代,为宋国独撑一方大厦。
宋文公四年(前607年),郑奉楚命伐宋,他与乐吕抵御失败,被俘。宋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赎他,赎物才送一半,他即逃归。十六年,杀未假道而经宋境的楚国使者,于是楚围宋都。次年,夜入楚师,与楚讲和。宋共公十年(前579)因与楚令尹子重、晋栾武子友善,使晋楚在宋西门之外结第一次“弭兵”之约。宋共公卒,卿大夫间发生内讧,他攻杀司马荡泽,左师鱼石等五人奔楚。

本    名
华元
所处时代
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宋国都城商丘
去世时间
公元前573年
身    份
宋国公族、大臣
官    职
大夫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