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郤成子
郤成子在政治上颇有见地,主张以德治国对待诸侯国应恩威并施
郤缺在政治上主张德治。他与赵盾论晋国作为霸主所应贯彻的政治路线,就表明了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晋国既为诸侯的盟主,自身要“务德”,对各诸侯国要“示德”。不过,他的观点与后来儒家的德治主张并不相同。他认为,霸主之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威与惠。诸侯国不服从霸主,必须武力讨伐,示之以威,诸侯国服从霸主,则应多方怀柔,友好相待,示之以惠。由比可以看出,郤缺是十分成熟的政治家,他的这种政治思想,后来法家用“刑赏二柄”来表述,秦汉以来的封建政治家用“恩威并施”来表述,都是同样的内涵。
郤缺从政多年,历事数君,未见失误,是晋国史上少有的稳健的政治家。
郤成子感念赵盾的提拔,在赵盾去世后将赵盾之子拉入六卿
前618年,晋国发生暴乱,先都派刺客刺杀先克,赵盾对朝中的反赵势力进行大清剿,先都、梁益耳被杀,箕郑父、士榖、蒯得出亡。六卿将佐一夜间出现大量空缺,赵盾直接提拔郤缺为上军将,作为卿士参与国政。
在此后晋国的各大政治决策与军事战役中,赵盾都把郤缺看成腹心,郤缺的“示德诸侯”政治理念得到了展现的舞台。从618年入六卿起,直至前601年,郤缺一直善于揣摩上司赵盾的心理,从未与赵盾发生过剧烈矛盾,成为赵盾扩大政治势力过程中的重要副手。
前601年,赵盾将死,撇开荀林父,直接提拔时任上军将的郤缺为中军元帅,郤缺执政。与赵盾心有灵犀,郤缺踢出胥克,将赵盾的儿子赵朔拉入六卿,佐下军,以此作为对赵盾的报答。
祸不单行,就在郤缺执政的第二年,晋国国主晋成公崩逝,公子据被立为晋侯,是为晋景公。
历史证明晋国的多事之秋便是楚国人蠢蠢欲动之时,郤缺执政纲领便是对诸侯首先示之以德,如不服从霸主,必须武力讨伐,示之以威,诸侯服从霸主,则应多方怀柔,友好相待,示之以惠。这种政策的出台极大地缓解了与诸侯的摩擦和与楚国的竞争压力。果然就如郤缺所料,楚庄王不论怎样用兵,大部分诸侯还是归附晋国,郤缺成功的保住了晋国霸权。
前597年初(一说为前598年末),贤臣郤缺撒手人寰,中军佐荀林父继之执政,郤缺嫡子郤克入六卿,为上军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