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后稷因无父被弃、图腾考验、形体异常等被弃传说及在《列子·天瑞》等文献中的记载

作者:后稷

 

后稷在《列子·天瑞》等文献中的记载
《诗经·大雅·生民》
《列子·天瑞》
《史记·周本纪》
《列女传·卷一》
《吴越春秋·吴太伯传》
《论衡·吉验篇》
《路史·余论四》


后稷因无父被弃、图腾考验、形体异常等被弃传说
关于后稷被其母姜嫄抛弃的原因,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说法:
无父被弃说
《史记·三代世表》引褚先生之语:“后稷母为姜嫄,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于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 褚先生认为,后稷之所以被抛弃,是因为他无父,其母姜嫄“贱而弃之”。
清人方玉润说:“唯邓潜谷与季明德两家以为姜嫄未嫁而生子者得之。盖‘以弗’云者,以其弗嫁,未字于人也。‘无子者’,以其未字于人,故尚无子也。”又说:“是知后稷之生,必因无名而见弃。若从帝郊禖而娠,岂尚无名乎哉?……又况诗中溯源,但题其母,不及其父,则是无父而生也明矣。姜嫄为高辛氏世妃,或曰元妃,都无定解,然皆后日事。若此时,则尚未有夫也,故足怪。”[3] 赵国华先生也说:“稷之遭弃,是缘于母亲姜嫄无夫而生子。”
图腾考验说
学者朱存明说:后稷出生后被三次抛弃,这是带有图腾考验仪式的内涵。
形体异常说
对于《生民》中“诞弥厥月,先生如达”,清人马瑞辰引陶元淳的解释说:“凡婴儿在母腹中,皆有皮以裹之,俗所谓胞衣也。生时其衣先破,儿体手足少舒,故生之难。惟羊子之生,胞乃完具,堕地之后,母为破之,故其易生。后稷生时,盖藏于胞中,形体未露,有如羊子之生者,故言如达。”清人魏源说:“胞无坼副之形,儿无灾苦之啼。古人未知后世剪胞之法,故见其浑沌包裹,形如卵然,则以为小产未成形而弃之。……居然,惊遽词。惊其胎生如卵,是以先弃诸隘巷,再弃诸平林,皆不知其中有婴儿也。迨伐林之人,弃诸寒冰,乃有大鸟翼覆移时,如伏卵然。稷得鸟伏气,乃破胞而出,如鸟出鷇,呱呱喤喤,其家始闻而收之。故至是始言实覃实訏,厥声载路,以明前此未尝啼也。”]魏源说后稷生时“浑沌包裹,形如卵然”,其母姜嫄误认为“小产未成形”而弃之,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诗经》和《史记》明明说“诞弥厥月”、“居期而生子”),倒是姜嫄“惊其胎生如卵”才是后稷被抛弃的主要原因,因为这种现象非常罕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此生不悔”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后稷简介

后稷,姬姓,名弃,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母姜嫄,尧舜时期掌管农业之官,周朝始祖。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后稷为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后稷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封为后稷,封地古邰城(今陕西武功县),其死后葬西南黑水之间,都广之野。 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中文名
姬弃
别    名
稷王、稷神、农神、社谷神
国    籍
中国(帝喾、尧舜禹时期)
民    族
华夏族
出生地
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
职    业
农师(农官)
主要成就
教民稼穑 
树艺五谷
主要成就
助禹治水 
农耕始祖 
五谷之神
父    亲
帝喾
母    亲
姜嫄
弟    弟
契、尧、挚、台玺
儿    子
不窋
封    地
邰城(今陕西省武功县)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