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先谦
王先谦讲岳麓书院达10年之久,为书院制度及课程的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891年(光绪十七年),王先谦任城南书院山长。1894年,又转任岳麓书院山长。此后,主讲岳麓书院达10年之久。
王先谦主讲岳麓书院期间,正是清末维新思潮兴起,书院改革呼声日高的时期。作为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任山长,王先谦既为书院教育制度及其课程的改革作出了一定贡献,也对维新思想和西学的传播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王先谦提出“反对空谈,提倡实学”,岳麓书院生徒中涌现出大批的国学大师
王先谦曾指出:“中国学人大病,在一空字。理学兴,则舍程朱而趋陆王,以程朱务实也;汉学兴,则诋汉而尊宋,以汉学苦人也;新学兴,又斥西而守中,以西学尤繁重也。”他进一步指出,“日本维新,从制造入;中国求新,从议论入。所务在名,所图在利,言满天下,而无实以继之,则仍然一空,终古,罔济而已。”他本人以科举进仕,又多次任考官,遵制以八股取士,自己又爱好八股文,但他并不主张生徒埋头八股制文。1898年他曾作《科举论》,认为八股时文已经“决裂横溃,其体已不能自立”,他主张废除八股考试,让士人“啬其精神,优其日力,多读有用之书”。即使在西太后下令废除新政,恢复旧制时,他也坚持认为八股“体实已灭裂”,“章句所用,而庸庸者因之束书不观,人才消耗,半由于此”。他鼓励生徒不为功名所累,应趋重实学,多读有用之书。由于他的引导,岳麓书院生徒中涌现出大批在古籍校勘、注释和研究方面卓有成果的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