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禹之谟
禹之谟研究西方社会政治学说,投入反清的斗争之中,留学日本结识孙中山先生
民主革命先驱禹之谟,1866年8月27日(农历7月18日),诞生于湖南双峰县青树坪镇贻则堂。他少有大志,娴文习武,嫉恶如仇,爱憎分明,最爱读王船山著作。20岁时禹之谟遍游江、浙诸省,广泛接触社会名流,研读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爱国忧民之心日趋强烈。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愤然弃笔从戎,投身清军,立志报国。由于晚清政府腐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1897年,禹之谟回到家乡创办实业,走实业救国道路。“戊戌变法”失败后,禹之谟深知倚赖清廷改行新法,实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是行不通的,遂盟发民主革命思想,积极投入反清斗争。1900年,禹之谟东渡日本留学,寻找救国道路。在日期间,他结识了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等人,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各种活动。1902年春回国,先在安庆设立阜湘织布厂,后返湘潭创办湘利黔织布局,实践其实业救国的主张。
禹之谟创立“华兴会“,筹集巨资收回路权,首倡“公葬岳麓山,以彰义烈”
1904年初,黄兴创立华兴会,禹之谟首批加入,积极组织反清斗争。1904年4月,为反对美帝国主义攫取中国铁路建筑权,湖南掀起粤汉铁路废约自办运动。禹之谟领导组织省工商各界,集资百余万,收回了路权。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不久,禹之谟在湘组建同盟会湖南分会,并被推为首任会长。期间,他还竭力创办唯一学堂(今湖南师范大学附中)和湘乡驻省中学(今湘乡一中)。由于禹之谟精诚爱国,敢于任事,且具有出色的宣传和组织才能,深得各界群众的拥戴,公认他是湖南工、商、学各界的代表,分别被举为湖南商会会董,湘学会会长,湖南学生自治会总干事。1906年5月,著名的反清革命宣传家陈天华和爱国志士姚宏业灵柩返湘时,他首倡“公葬岳麓山,以彰义烈”,发动万余名学生举行大型公葬活动;6月,痛惩长沙善化学务处总监俞诰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