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张默君主办《江苏大汉报》,既任社长又做编纂,有“宁一女师,无不第一”的美誉,在各地设立平民学校,扫除文盲

作者:张默君

 

张默君1906年加入同盟会,并创办《神州日报》,任神州女校校长

1884年10月5日(清光绪十年九月初六)出生在湘乡二都湘西乡(今龙洞乡)的一个士大夫家庭。初名昭汉,乳名宝螭。
早年在金陵阳城学堂附小教书,后进上海务本女校,1906年6月17日加入同盟会,与秋瑾、赵声等在江浙一带进行革命活动。
1907年张默君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务本女学后,即被委聘担任江苏粹敏女学教务长一职,在学科设置、学校管理、训导等方面多有兴革。未几又在该校增设中学,并相继在江宁倡设模范小学14所,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1911年10月10日晚上,武昌起义爆发。张默君与父亲张伯纯赶赴苏州劝说江苏巡抚程德全起义。程德全见大势所趋,宣布独立,自任江苏都督,同时任张伯纯为他的参军,并委托张默君主办《江苏大汉报》。该报每天出一大张,张默君既任社长又做编纂,每期社论几乎都出自她手。她以涵秋、大雄的笔名为文,鼓吹民治,倡导大同;笔锋犀利,义正辞严,报纸供不应求,有时不得不数次加印。
1912年发起成立神州妇女协会,任会长,并创办《神州日报》,后任神州女校校长。

张默君赴欧美考察社会和妇女教育,以“真善美”为校训,发起“中国平民教育运动”
1918年,34岁的张默君赴欧美考察教育,并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教育。曾为纽约中国学生联合会主席。后遍历欧美各国,考察社会和妇女教育。
1920年回国,任江苏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她以“真善美”为该校校训,除注重学生之品格的修养和体格之锻炼外,鼓励学生参与校外学术研究、演讲及其他社团活动,同时也注重家事教育,成效卓著,在多届全国教育展览中,有“宁一女师,无不第一”的美誉。并主持《神州日报》、《上海时报》工作。
1921年,张默君担任中国教育改进社女子教育组组长及交际主任,为首发起“中国平民教育运动”,在各地设立平民学校,扫除文盲,并在江苏一女师附设失学妇孺夜校,于是各省纷纷仿效。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张默君被任命为中央政治会议上海分会教育委员兼杭州市教育局长。1929年,南京考试院成立,她出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专门委员。同年7月,国民政府于首都举行第一届高等考试,她受命为典试委员。
后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名誉编辑,国民党南京市党部监察委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常务委员、政治会议委员,考试院法典委员会委员。到台湾后任考试院委员兼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党中央译审委员。
1938年,张默君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她在韶峰东麓(今龙洞乡石塘村)买了一栋住宅,取名“蓉庐”,还修了一个阁楼,题名“听韶”。她在这里潜心作诗、绘画、写字,教育儿女。
1940年,蒋介石把张默君接到重庆,依然供职于考试院。1947年9月13日,被蒋介石亲自圈定为国民政府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
1965年1月30日因胃癌在台北空军总医院病逝,享年81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抱歉、我不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张默君(1883-1965)女,原名昭汉,字漱芳,英文名莎非亚,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中华民国教育家,记者。

中文名
张默君
外文名
莎非亚
别    名
昭汉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南省湘乡县
出生日期
1883
逝世日期
1965
职    业
中国民主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
毕业院校
上海务本女校
代表作品
《白华草堂诗集》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