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徐勤在海外吹响了教育救国的号角,也是近代中国史册上的一亮点,他的事迹在梁启超的《“万木草堂”回忆》及 康有为的《康南海自编年谱》中都有所记载

作者:徐勤

 

徐勤为国奔走,飘零半生,在海外吹响教育救国的号角,也算是近代中国史册上的一个亮点
纵观徐勤一生,虽未秉革命之志而行维新保皇之道,但其“志芳而行洁,至公而无私”,为国奔走,飘零半生,“二十年中虽败不舍,虽劳不倦,贫贱不移,威武不诎”,精忠报国,令人敬服。而横滨大同学校时期是徐勤事业的第一个高峰,他在横滨大同学校推行的励志教育,尽管仍有诸多不足和缺陷,但它最早在海外吹响了教育救国的号角,传播了变法图强的思想,促进了海内外华人的觉醒,也不失为近代中国史册上的一个亮点。


徐勤在梁启超的《“万木草堂”回忆》及 康有为的《康南海自编年谱》中都有所记载
摘自 陈学章、王杰:《徐勤与横滨大同学校》,方志钦、王杰 主编:《康有为与近代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55-269页。
摘录经作者本人同意。
[1]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四),神州国光出版社1953年版,第124页。又,康有为在《送三水徐勤君勉应侨选议员归国序》(1913年2月《不忍》第一册,文部第4-6页)称(徐勤)“从吾游者二十有四年”,疑为误记,参考其它著述,应为二十三年,即一八八九年徐不曾拜见康。
[2]《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四),第126页。
[3]《送三水徐勤君勉应侨选议员归国序》,《不忍》第一册,文部第4页。
[4] 梁启勋:《“万木草堂”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第68页。
[5] 北京强学会机关报,初名《万国公报》,因与上海传教士所办报同名,1895年12月16日起更名为《中外纪闻》。
[6]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四),第135页。
[7]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3-158页;康有为:《致何树龄徐勤书》(1896年1月26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遗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6-237页。
[8] 按,徐勤的《地球大势公论》系列文章,连载于光绪二十三年《知新报》第二、三、四、五、十、十一、十二、十三、二十册。
[9]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901页;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上编),第87页。
[10] 徐勤:《<孟子大义述>自序》,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知新报》第二十一册。
[11] 任启圣:《康有为晚年讲学及其逝世之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1辑,第239页
[12] 历来著述多称徐为横滨大同学校校长,这是不太正式的说法。查当时报纸,皆称徐勤为“总教习”而非“校长”,而后来延聘挂职的犬养毅则被称为“(名誉)校长”。又,教习为清末对官学教师的通称,而校长为一近代名词,并沿用至今。按《辞海》解释,“(清末)有些学校设总教习一人,相当于校长或教务长”;又查,清末京师大学堂曾拟设中西文总教习各一人(见光绪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知新报》第二十二册“京外近事”栏),由本文稍后对横滨大同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情况的介绍可知,徐勤所任的总教习与今天意义上的校长颇有不同,而更类似于“教务长”一职。但是,此后“总教习”这一称呼逐步被取代,钟卓京在以后成立的神户同文学校也常被称为校长,到1908年,梁启超也曾致信给“横滨大同学校‘林校长’”。(参见汤志钧:《乘桴新获——从戊戌到辛亥》,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36,667页。)
[13]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517页。
[14] 横滨大同学校的毕业生,除了苏曼殊和下文提到的冯自由、冯斯栾、郑贯一、曾广勷、郑云溪和张汝智等人外,杨维新在《任公先生事略》(见《梁启超年谱长编》,第185页)还提到有卢藉刚、郑锦、杨维新、鲍文、陈国权、陈日平、张金灿、张汝可等。
[15] 《东京高等大同学校》,《革命逸史》初集,第72-73页。
[16] 《送三水徐勤君勉应侨选议员归国序》,《不忍》第一册,文部第4-5页。;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万木草堂诗集——康有为遗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8页。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丢了自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徐勤简介

徐勤(1873—1945),号雪庵,早岁入邑庠, 字君勉,广东三水县人。庠生出身,康有为十大弟子之一,维新派的报刊活动家之一。1895年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出版仅两周即停。

本    名
徐勤
字    号
号雪庵字君勉
所处时代
现代
出生地
广东三水县
出生时间
1873
去世时间
1945
主要作品
1895年在上海创办《强学报》
主要成就
康有为十大弟子之一,维新派的报刊活动家之一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