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谢持呼吁国民党内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寇,他去世后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明令国葬

作者:谢持

 

谢持呼吁党内各派及行政各系,相互消除派别恩怨,共同抗击日寇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军大举增兵中国。在国家面临外侵,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谢持抛开个人政见,以国家民族计,星夜从天津南下,呼吁党内各派及行政各系,相互消除派别恩怨,至此国家民族危亡之时,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寇侵略。

在谢持真情真心的奔走呼吁下,国民党内的团结迅速增强,此举受到了广泛响应,个人亦受到党内普遍尊敬。在此后召开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谢持再次当选为国民党中监委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
蒋介石由于谢持参与北京反蒋各派会议,先后立党立政,对他十分忌恨,意欲除之,但见谢持于抗战事能不计前嫌,呼吁团结,一时间无话可说,虽对他仍存戒心,但却不便对其下手。
从1931年年底起,谢持身患疾病,致半身不遂,只好于上海安心养病。人到晚年,心知来日无多,追及平生言行,自认一生爱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做了许多自相矛盾的事,此不过因人事时势更迭而生,没什么过错,但“西山会议”,则确与总理遗志相左,谢持对此亦多有自责。
蒋介石见谢持已患重病,再无力于政治作为,对其消除了疑忌,反过来对其以国民党元老相敬。

谢持抱病参加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去世后蒋介石明令国葬
1935年,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谢持抱病到会。此间蒋介石虽已完全掌握党政军大权,但遇到一些省份各怀心机,搞省区地方自治,有的省区党人甚至不来开会,使蒋介石颇感头痛。谢持利用自己在川省的影响,说服西南政务委员会成员自行解散地方自治组织,服从南京中央政府领导,对西南各省党人亦劝说消除政治隔阂,增强党内团结,以全力对付日军侵略。谢持于会前会中的表现,使蒋介石大为感动,在这次会上,谢持继续当选为国民党中监委和国民政府委员。
1937年,谢持由上海乘船回川养病,路经南京下关时,蒋介石亲自登轮与谢持交谈话别,言词谦恭,以党国领袖身份予谢持以殊遇。
谢持回乡,遇抗战全面爆发,他在重庆发表谈话,力主对日以坚决抵抗,议和形同卖国,吾国必以倾国之力而战,民族方有希望。不久,谢持迁居成都,身体每况愈下。1939年4月16日,谢持终因病情加重抢救无效辞世,终年65岁。
蒋介石闻报,以国民政府名义明令国葬,于成都外东岷江林场建墓园,国民党元老邹鲁为之撰写了《谢持墓表》。谢持家乡自贡市,将市中心公园改名慧生公园(今彩灯公园)以纪念。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綄镁の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谢持简介

谢持(1876—1939),四川富顺人,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策划成都起义未果,逃往上海。1911年2月抵达重庆,筹划武装起义,11月2日重庆独立,成立军政府,任总务处长。1913年5月参与谋刺袁世凯,事泄被捕,经营救获释后避往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护法军政府成立,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代理秘书长。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25年11月与邹鲁等发起西山会议,公开反对联共政策。1927年9月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委、国民政府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为全国统一抗战奔走,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和国府委员。1939年在成都病逝。

中文名
谢持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四川富顺
出生日期
1876年
逝世日期
1939年4月16日
职    业
政治家
信    仰
三民主义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