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朱庆澜坚持民族大义,因为抗拒清廷,被革职留任。1925年朱庆澜后脱离政坛,全力从事社会慈善和救济事业

作者:朱庆澜

 

朱庆澜坚持民族大义,曾为击毙美国间谍的哨官潘炳荣抗拒清廷,被革职留任

朱庆澜1903年在盛京任三营统领,坚持民族大义,曾为击毙美国间谍的哨官潘炳荣抗拒清廷,被革职留任,后又立斩鱼肉百姓的清廷宗室洪其文,朝野震动,被清廷摘掉花翎。武昌首义告捷,成都立宪派妥协,朱代表军方参加军政府,任副都督,因兵变被逐。后朱庆澜任黑龙江督军兼巡按使,整顿军队,巩固边防,收回沙俄所占的我黑龙江航权,民众以首航轮命名为“庆澜号”以资赞颂。1917年,朱庆澜任广东省省长,拥护中山先生护法,将省长亲军30营兵力交给孙中山先生,成立粤军,成为广州军政府基本军事力量。不久,朱庆澜离广东省长任,只身离粤。1923年,朱庆澜任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兼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九一八”事变后,朱庆澜组织“辽吉黑民众后援会”,以会长名义募集十余万银元援助冯玉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与日寇血战七昼夜,收复多伦四县。在长城喜峰口抗战中,朱庆澜亲自组织第一批物资运往前线,使宋哲元部队痛歼日军,敌寇丧胆,日军自认“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1925年后,朱庆澜脱离政坛,全力从事社会慈善和救济事业。1923年,朱庆澜发起“俄国灾荒赈济会”,集粮数百车过境救助俄国灾民;1927年山东大旱,朱庆澜组织“华北慈善联合会”并联合北平、天津等地募捐款项,援粮18万担,救济冀、鲁、豫三省及天津灾民百万余人;1928年,朱庆澜担任了“孝惠学社”委员长。孝惠学社设立在府右街的“壮学庐”。其全名是“孝惠学社义赈委员会”,由民间慈善家唐锡晋长子唐宗愈创办。

朱庆澜1925年后脱离政坛,全力从事社会慈善和救济事业
1930年长江大水,沿岸多处决口,受灾数省,浩劫空前,各界推朱庆澜为灾区工作组主任,他即由陕西火速赶至,一面疏洪,一面救灾,劳累昏迷,经抢救康复;1928年至1930年陕西连续3年大旱,仅1929年统计,全省灾民656万余人,因灾死亡250余万,为救燃眉之急,朱庆澜以“华北慈善团体联合会会长”名义,动员各地“三元钱救一命”,他亲赴陕西视察,又去东北,募集钱币百万元,粮食16万担,并亲自率众押车解运灾粮由沈阳经华北至西安。他请冯玉祥让出军营三百余间,成立西安灾童教养院,又在灾情最重的扶风县设教养院,收灾童数百,同时并兴办农场,发展生产。1938年,华北、东北因日寇大举侵略,灾民大量流入陕西,朱庆澜亲自主持创办了著名的黄龙山垦区,以垦代赈,安置灾民五万人,垦田23万亩。朱庆澜众多赈灾慈善事业,堪称近代中国赈灾史上一座丰碑,受到人民的称颂。
在近代文化文物保护方面,朱庆澜功绩卓著。他走到那里,保护修复到那里。北至黑龙江、哈尔滨有他修建的极乐寺;南到上海,有他保护的静安古寺。陕西塔寺林立,古迹遍布,朱庆澜在保护和修葺文物古建筑方面,身体力行,建树众多。从1930年起,在朱庆澜主持下,“历修华严初祖、四祖塔,兴教寺玄奘、窥基、圆测诸师塔,并重修大雁塔,而大兴善寺、青龙寺、千福寺及泾阳大寺、岐山太平寺、扶风龙光寺等,相继重修。”
朱庆澜先生还是一个反对帝国主义的国际主义者,三十年代初,曾支持韩朝爱国志士反日斗争,受到韩国政府的嘉奖。
朱庆澜先生淡泊名利,胸怀宽广,爱人救人,在同时代人民中佳话广为流传。他在陕西十余年间,拯救灾民,兴办教育,保护文物古迹,拓荒垦植,奔走呼号,终因积劳成疾,咯血不治,于1941年病逝,葬于终南山东韦村,长眠于三秦大地,终年67岁。
高山仰止,缅怀朱庆澜先生,请诗人们为朱庆澜先生写一首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旅人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朱庆澜(1874—1941),字子桥、子樵、紫桥。祖籍浙江绍兴钱清镇秦望村人,出生于山东济南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父锦堂,游幕山东,为历城刑名师爷,庆澜生于任所。6岁丧父,14岁丧母,自幼孤贫力学。17岁,为治理黄河河工。后随友赴东北,投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部下,深受赏识,历任三营统领,凤凰、安东知县,东三省营务处会办,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任陆军步队第二标标统。同年入陆军将校研究所,充督练公所参议。朱庆澜 还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命名者。1968年获韩国建国勋章。

 

中文名
朱庆澜
别    名
子桥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济南
出生日期
1874年
逝世日期
1941年
职    业
政治家、将军、慈善家
毕业院校
陆军将校研究所
主要成就
展开陕西省开垦事业  获韩国建国勋章
祖    籍
浙江绍兴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