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晁采
晁采与文茂的私情被晁母发觉,晁母感叹“才子佳人,本应成双”,在父母的成全下二人终成眷属
然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正可谓借酒浇愁愁更愁。诗书往来愈频,反而愈增添相思之苦。日日愁思,夜夜不眠,晁采最终忧郁成疾。聪明的晁母察觉女儿的病有些蹊跷,于是找来侍女小云,严加询问,见晁母并无恶意,小云将事情和盘托出,特别强调小姐与文茂相爱已久,不能分开。晁母又爱又怜地叹息道:“才子佳人,本应成双;古人多有斩断儿女情思之母,我一定要成全他们。”
晁母是一个明礼之人,本对文茂十分赏识,因此并不追究两人的儿女私情。她深知心病还需心药医,女儿的病用药是治不好的,于是托了媒人说合。文家父母自然是欣喜不已,连忙应承下来。于是择一良辰吉日,一对相爱至深的有情人,终于结为百年之好。婚后两人,互珍互爱,已能朝夕相伴,但时时还互以诗词传情,不忘过去那段苦恋的时光。
第二年,文茂要赴京城长安参加会试,临别时两人缠绵难舍,晁采写下一首“春日送文茂之长安”诗表达惜别之情:
思君远别妾心愁,蹈翠江边送画舟;
欲待相看迟此别,只忧红日问西留
晁采与文茂的爱情故事,被亲朋故旧称赞为“并蒂莲开,佳偶天成。”
文茂走后,晁采日日牵挂,常对着西北的天空呆望,心里盘算着文郎此时行到何处?一路风霜,不知冷暖如何?晁采养有一只白鹤,名叫素素。一天细雨迷朦,晁采隔帘凝视窗外的绵绵雨丝,想起赶路的文郎,不禁愁思满怀,于是转头对素素念道:“过去王母有青鸟名诏兰、紫燕,都能运飞送书,你难道不能吗?”素素伸长了脖子迎向晁采,俯首若待命状,晁采明白了它的意思,忙找到纸笔,写成绝句两首:
唐女晁采《子夜歌》
其一:
牖前细雨日啾啾,妾在闺中独自愁;
何事玉郎久别离,忘忧草树岂忘忧。
其二:
春风送雨过窗东,忽忆良人在客中;
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随风去与郎同。
她把诗笺仔细裹好,系在白鹤足上,白鹤冲天而起,直往西北方向飞去。
不久,文茂在京城顺利地通过了进士会试,录为进士及第,再经吏部复试,授职为淮南道福山县尉。金榜题名后,文茂衣锦还乡,携带送信的白鹤素素回来家中。晁采喜出望外,自然又和文郎有一番新婚般的温存。后来,晁采随文茂往淮南赴任,协助文茂治理一方。这对才子佳人终成恩爱夫妻,亲朋故旧与乡邻,都盛赞他们是“并蒂莲开,佳偶天成。”
晁采诗文《雨中忆夫二首》赏析
雨中忆夫
其一
窗前细雨日啾啾,妾在闺中独自愁。
何事玉郎久离别,忘忧总对岂忘忧?
其二
春风送雨过窗东,忽忆良人在客中。
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随风去与郎通。
子夜歌
其一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其二
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
其三
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其四
相逢逐凉候,黄花忽复香。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
其五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
其六
寄语闺中娘,颜色不长好。含笑对棘实,欢娱须是枣。
其七
良会终有时,劝郎莫得怒。姜蘖畏春蚕,要绵须辛苦。
其八
醉梦幸逢郎,无奈乌哑哑。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价。
其九
信使无虚日,玉酝寄盈觥。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
其十
绣房拟会郎,四窗日离离。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
其十一
相思百余日,相见苦无期。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
其十二
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
其十三
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避人藏袖里,湿却素罗裳。
其十四
感郎金针赠,欲报物俱轻。一双连素缕,与郎聊定情。
其十五
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早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
其十六
得郎日嗣音,令人不可睹。熊胆磨作墨,书来字字苦。
其十七
轻巾手自制,颜色烂含桃。先怀侬袖里,然后约郎腰。
其十八
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即欲系侬心,侬思著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