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长源
陆长源是太子詹事陆余庆之孙,著有《辨疑志》,在贞元十五年,在军乱中遇害
太子詹事陆余庆之孙。能作诗,贞元十三年,和孟郊唱和。建中元年(780年)任建州刺史,扩大城域。又官汝州刺史。贞元十二年,援检校礼部尚书,德宗授董晋为宣武军节度使,又担心董晋太宽柔,遂命陆长源为行军司马随行。长源性刚刻,多追究宣武军陈年恶行。董晋一开始支持他,后来见镇兵关系恶化,遂制止其作为。贞元十五年,董晋死,朝廷以陆长源为节度使,军士哗变,长源于军乱中遇害。著有《辨疑志》。
陆长源任建州刺史时,曾以扩大城域、建筑州城为施政要务。延长县城到周长九里为州城,增加城门到9个,即建溪、资化、建安、宁远、水西、西津、临江、通仙、朝天。此9门自宋以来虽有改变,但基本保留千余年前的旧貌。
陆长源在建州任职,为官清白,受百姓的爱戴歌颂
陆长源效法常衮“始教闽人以学”,在建州“兴廉举孝,敬礼耆艾”,设置乡庠学校,广开文化教育,从这时起到宋代,建州名儒辈出,被誉为“海滨邹鲁”。
陆长源在扩大城域的同时,更发布法令:平均赋役,开辟田地,种植农桑,建立市场,大力发展生产,丰富人民生活。所以百姓歌颂说;“令我州郡泰,令我户口裕,令我活计大,令我家不分,令我畜成群,令我稻满囤。”政绩卓著,大得人心。
陆长源离开建州,入朝任都官郎中,复又出任汝州刺史。他为官清白自持。有人送他两辆车,他说:“吾祖罢魏州,有车一乘而图书坐之,吾愧不及先人”。后改任宣武官,其兵骄横,拟用峻法整治。可惜因他秉性刚直,不善应变,加之太自信,未先防患,竞遭到军乱杀害。长源死后,朝廷诏授节度使,赠封尚书左仆射。建州人民闻讯,无不嗟叹,遂荐祀于城隍庙右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