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资料

金涓从黄溍学文,从许谦学经,却终身不仕,死后族人为其设立“金青村先生祠”

作者:金涓

 

金涓从黄溍学文,从许谦学经,才气过人,却终生不仕,拒绝征辟
金涓从黄溍学文,得而纵横诗文;从许谦学经,得而淹贯经史。才气过人,人难于匹。古人所谓“学而优则仕”,但金涓终其一生而不出。尚在元朝,就有时居翰林的虞集与柳贯交相荐举,金涓不出。到了朱元璋的明洪武时期,他的同学宋濂、王袆双双担任《元史》总裁,宋、王深知金涓的学问根底,曾力邀金涓到京,共同编纂《元史》,金涓依然不出。更不要说以后的朝征府辟了。金涓为何终身不仕?我们可以从王袆的诗中寻找答案。

王袆有诗云:“德源负才气,少也不可羁。援经复据史,历历谈是非,洒酣即狂歌,襟度无畛畦。”王袆虽然比金涓年少16岁,但确是金涓最为投契的朋友,两人平时携手绣湖,战前避地青村,乱中邂逅光明。“同君畅怀抱,一醉杏花边”,两人互相唱和,一次就有一百九十韵之多。在王袆的诗中,金涓是一位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豪放不羁、无所遮拦的人。当年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高唱“归去来兮”。那么,900年后的金涓岂会自投罗网?伴君如伴虎,这是历来的古训。金涓两位同窗好友宋濂、王袆,一为开国文臣之先,一为立国忠烈之首。他们生前身后,皇帝朱元璋的态度突变,岂不令人心寒。王袆对此有所意识,曾向老友金涓拳拳吐言:“劝君坚晚节,湖畦卧烟霞”。其实,不用王袆提醒,金涓对官场也有一份警惕。一次,有位方姓的翰林学士路过义乌。闻说金涓的声名,设宴相邀,金涓羞与哙伍,赋七律一首,题《方学士招饮不赴》以拒之:我在林间与鹿群,君为天上玉麒麟。莫将彩树灯前酒,未醉梅花月下人。白屋不生三阁梦,青山难识五陵春。行吟每到看松处,自有渔樵做主宾。
金涓在明洪武十五年在青村过世,族人为其设立“金青村先生祠”

金涓对当权显贵者投以白眼,避之讥之。而对贫寒孤苦者,却报以青睐,济之恤之。当其时代,处于元末明初,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周围远近因饥寒贫苦而得金涓救济抚恤的不可胜数。金涓夫人,少其一岁,过门不久,即双目失明。而金家家道昌隆,既富且庶,因此重娶之说,不绝金涓之耳,但金涓概不理会,始终如一。
明洪武十五年(1382)正月十四日,金涓在青村与世长辞,享年77岁。此后族人在县西所居之坊巷为金涓立“金青村先生祠”。明万历十四年(1586),金涓以“祟儒”人祀义乌县乡贤桐。金涓一生,笔耕不辍,文稿颇丰,有《湖西集》、《青村集》两集共四十卷的文稿,惜在嘉靖年间就已散佚无存,后人搜得遗稿及师友相关诗文各一卷,由裔孙金江梓印,题《青村遗稿》。清乾隆间编修《四库全书》,该书由浙江巡抚采而进呈,《四库提要》谓其“恬于仕宦”,“志趣颇高”,“故品格终在江湖诗上”,清同治间永康胡凤丹氏辑《金华丛书》时,得《青村遗稿》抄本以汇,胡氏谓金涓之诗“模范山水,陶冶性灵,亭亭物表,矫矫霞外。非夫志趣超旷,性情闲适,有得于中,无营于外者,乌能诣此”。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哥、入戏太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金涓简介

金涓(1306—1382),字德原,义乌人。尝受经于许谦,又学文章于黄溍。尝为虞集、柳贯所知,交荐于朝,皆辞不赴。明初,州郡辟召,亦坚拒不起,教授乡里以终。

本    名
金涓
字    号
德原
所处时代
元末
出生地
义乌
出生时间
1306
去世时间
1382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