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明朝
李贤(1409年1月1日-1467年1月19日),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市)人。明代名臣。宣德八年(1433年),李贤登进士第,授吏部验封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土木之变”时,李贤脱难回京。景泰二年(1451年),上正本十策,受代宗赏识,...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英,生卒不详,西番人,因父亲归附明朝有战功,得以承袭父亲的官职。后与外族交战,立有战功,但李英为人骄纵不法,虽然屡次被弹劾,但总能被宽赦,宣德七年(1432年)被下狱,爵位被削,正统二年(1437年)获释,不久后去世。西宁(今青海省西宁市...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来亨(?-1664年),李锦义子。永昌二年(1645年)随李锦联明抗清;永历七年(1653年)出没于湖北省兴山县的茅麓山,称夔东十三家。永历九年(1655年)立“圣帝行宫碑”。顺治十六年清军深入云南追击永历帝,李定国势孤,他与诸将攻重庆,...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景隆(生卒年不详),小字九江,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朝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早年袭爵曹国公,常奉旨出京练军,后协助建文帝削藩。靖难之役时,李景隆被拜为大将军,率朝廷军队征讨燕王朱棣,结果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被燕军击败,丧师数十万...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时勉(1374~1450年),名懋,以字行,号古廉,江西吉安安福人,明代官员、学者。李时勉永乐二年(1404年)中进士,修成《太祖实录》后升为翰林侍读。永乐十九年(1421年),李时勉上书反对迁都北京,洪熙元年(1425年),李时勉以言事...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日华,明代戏曲、散曲作家。字实甫,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闻名。另外有同名明代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的信息。有别于另一位明代文学家。李日华(公元1565~1635年),字君实,号竹...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汉族,生于1514年,卒于1570年。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承勋(1473年-1531年),字立卿,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武昌府嘉鱼县(今湖北省嘉鱼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官至明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孝宗(朱祐樘)弘治间进士,初由知县迁南京(今南京市)刑部主事,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知府。...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明朝后期将领。祖上因躲避唐末变乱避于朝鲜,明朝自朝鲜内附。万历初期,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子阿台部,数次大败插汉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计杀海西叶赫部首领清佳砮...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成栋(?-1649年4月12日),字廷桢,号虎子,陕西人。明末清初军阀。早年参加农民起义,后随高杰降明,累官至总兵,守徐州。弘光元年(1645年)率部降清,从清军攻江南、福建、广东。以清廷仅授以提督,且受总督佟养甲节制,大为失望。适逢金声...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开先(1502-1568年) ,汉族,山东济南人。明代文学家、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吏部考功主事、员外郎、郎中,后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二十...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岩(?-1644年),原名李信,明朝河南怀庆(今博爱县唐村)人。原为明王朝天启丁卯年举人,后投奔李自成,辅佐其成就霸业,建立大顺。1644年,因牛金星诬陷,李岩惨遭冤杀。...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祖上是来自朝鲜的内附民,自称祖先是唐末避乱迁入朝鲜的汉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明朝名将。李如松骁勇善战,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奉命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原,河南省新郑人,外号李胡子,明朝起义军领袖。本属刘通所部,因不满明朝统治者对劳动人民残酷掠夺,于成化六年(1470年)十月大举义旗,并称太平王。由于明王朝的大力围剿,又突遇山洪,于同年的十二月被俘杀。1465年,随刘通起义。次年,起义失...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化龙(1554年-1624年),一说为(1554年~1611年),字于田,长垣县老李庄人,明朝中期将领、戎政尚书。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任嵩县知县。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巡抚辽东,击破把兔儿等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同意小...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一字我存,号凉庵居士,又号凉庵逸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科学家,学识渊博,娴于天文历算、数学。“晓畅兵法,精于泰西之学”,与徐光启、杨廷筠齐名。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跟随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三才(1554-1623)明朝后期大臣。字道甫,号修吾,祖籍陕西临潼,世代为武功右卫的军官,落籍顺天府通州(今北京市通州)。万历二年进士,万历二十七年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裁抑矿税使,议罢嗾税。与顾宪成结交,臧否人物,议论时...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高煦(xù)(1380年-1426年),明朝皇族、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见济(1448年8月1日-1453年12月18日),明代宗朱祁钰独子,母为杭皇后。朱见济在正统十三年七月初二日出生,景泰三年四月乙酉(1452年5月11日)立为太子,次年十一月辛未(1453年12月18日)就夭折,谥号怀献太子。天顺元年(...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能(1370年-1406年),字士弘,怀远(今安徽怀远)人,明朝初期名将。朱能早年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随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他在靖难之役期间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等南军名将,收降十万南军,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聿键(1602年-1646年),字长寿,南明第二位君主,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是唐端王朱硕熿,父为唐端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1644年,崇祯帝在北京自缢,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同年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聿鐭(1605年-1647年1月20日),明朝第十九位皇帝,南明第三位皇帝,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孙,南明绍宗(隆武帝)朱聿键之弟。隆武帝死后,他在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一月初五被大学士苏观生及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在...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翊镠(1568年3月3日―1614年7月4日),明穆宗朱载垕第四子,第一代潞王。生母孝定太后李氏,与万历帝同母。隆庆四年(1570年)二岁时受封潞王。居京师二十年,朱翊镠受尽恩宠,万历帝曾赐其田地万顷。万历十七年(1589年)二十二岁时就...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纨,明朝大臣、抗倭名将。字子纯,号秋崖,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历官景州知州、开州知州、南京刑部员外郎、四川兵备前使、广东左布政使。嘉靖十五年(1536年),在四川兵备副使任上,配合副总兵何卿平息少数民...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祐杬(1476年7月22日-1519年7月13日),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异母弟。母亲是邵宸妃,妻为蒋氏。初谥“献”,世宗追谥: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由榔(1623年11月1日-1662年6月1日),明朝第二十位皇帝,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光宗朱常洛之侄,桂端王朱常瀛之子。公元1623年,朱由榔生于北京顺天府,1646年袭封桂王。1646年至1662年在位。年号永历,史...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由崧(1607年-1646年),南明首位皇帝,是明季政治舞台上一位昙花一现的人物。朱由崧是明神宗之孙,明光宗之侄,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生母姚氏。1644年到1645年在位,年号弘光,后世称为弘光帝。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七月朱由崧生于...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燮元(1566-1638)原名懋赏,字懋和,号恒岳,一号石芝,山阴(今浙江绍兴)白洋村人,明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大理评事、苏州知府、四川布政使。天启元年加兵部尚书兼督贵州、云南、广西诸军务,以平乱功,加少保进少师,著...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橚[sù](1361年-142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洪武三年(1370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为周王,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冬,因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栴,明朝藩王。号凝真。朱元璋第十六子,齿序第十五子,母妃皇贵人余氏。...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标(1355年-1392年5月17日),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王,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地为宁国(今内蒙古宁城),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绑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后,将朱权改封于南昌,并加以迫害,朱权只好将心思寄托于道教、戏...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文正(1336年-1365年),是朱元璋的亲侄儿,也是朱元璋集团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其父是朱元璋之兄朱兴隆(南昌王)。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慈焕,崇祯帝第五子,祖籍安徽凤阳。清廷修史时,出于政治目的,称其5岁时夭折。被封悼灵王。又有玄机慈应真君之封,因此在日后有多冒充其造反,并将其称为“朱三太子”。(朱三太子应为崇祯帝三子朱慈炯。)...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慈烺(1629年02月26日-?),明思宗长子、母庄烈愍皇后周氏。崇祯二年(1629年)出生,崇祯三年封为皇太子。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李邦华、史可法及姜曰广希望朱慈烺到南京监国,不久因北京外城被攻破而无结果。后本拟送朱慈烺到朱纯臣...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常淓(1607-1646),祖籍卫辉人,明穆宗朱载垕之孙,神宗朱翊钧之侄,光宗朱常洛堂弟,潞简王朱翊鏐之子。万历四十二年,潞王朱翊鏐薨,朱常淓年幼,由母妃李氏摄理王府事,万历四十四年袭封潞王。潞王翊镠子。万历四十六年(1618)袭嗣潞王,...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常洵(1586年2月22日-1641年3月2日)亦称福恭王,俗称老福王,明神宗朱翊钧第三子,明光宗朱常洛异母弟。母亲郑贵妃。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生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初五,祖籍南直隶凤阳府,母郑贵妃恃宠,欲立其为太子,遂引起争...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孟德,明代诗人,字号不详,生卒年不详,由于年代久远,其生平已无法考证。...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大典,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章邱知县。天启二年(1622),任兵科给事中,上疏谏阻太监王体乾、魏忠贤等求功荫锦衣世袭之议。五年,出为福建按察副使,抵御“红毛番”侵扰有功,晋升为福建布政司右参政。父丧,归隐北山鹿田寺读书。...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国祯(1558--1632)明乌程南浔人。字文宇,号平涵,又号叫庵居士、守愚子。明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十七年进士,累官国子监祭酒,右春坊等职,谢病不出。天启元年(1621)提升礼部右侍郎,中途请告归,未上任。天启三年拜礼部尚书兼东...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国祚(一五五九年―一六二四年),字兆隆,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修撰,进太子洗马。寻擢礼部右侍郎。尚书余继登卒,国祚摄部事,二年内,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因灾异,陈安人心、收人望、通下情、清滥狱四事。被劾乞...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安徽休宁(今休宁县陈霞乡回溪村)人,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文学家,明代开国谋臣,官至翰林学士。元末(1367年)被乡举荐为池州学正。避弃官隐石门,学者称枫林先生。后因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以海(1618年-1662年),字巨川,号恒山,别号常石子,明朝宗室,藩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之后。崇桢十七年(1644年),袭鲁王封爵。次年,清兵陷南京,张国维、钱肃乐等起兵浙东,拥他在绍兴监国。与在福建称帝的唐王政权相倾轧。隆...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亮祖(?-1380年),六安(今安徽六安)人,明朝开国将领,永嘉侯。朱亮祖原是元朝义兵元帅,屡败朱元璋,后被俘归降,参与了明军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夏政权的战役,并作为明军主力平定两广,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永嘉侯。他在镇...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本雅失里一般指孛儿只斤·本雅失里(蒙古语转写:Bunyashiri;?-1412年),蒙古帝国第二十二位大汗,据《蒙古黄金史》记载他为尼古埒苏克齐汗之子,必里克图汗即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之孙。尊号完者图汗(蒙古语:转写:ÖljeiT...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曾铣(1509~1548),字子重,浙江台州黄岩县(今黄岩区)人,父曾贾。12岁出口成章,父经商结识江都(今扬州)好友,托友携江都延师授课,落籍江都。始任福建长乐知县,升御史,继为山东巡抚,后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榆林的定边、安边、靖边“三边...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曾棨(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曾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博野知县,官至山东左布政使。有《渑池八景诗》传世。...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曹文诏(?-1635年),山西大同人,勇毅而有智略。明朝崇祯年间将领,号称第一良将,官至总兵。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崇祯八年(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死后,明王朝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左都督。...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