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明朝
危素(1303-1372年2月27日),字太朴,号云林,江西金溪人,唐朝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代,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元朝至正元年,出任经筵检讨,负责主编宋、辽、金三部历史,并注释《尔雅》。他由国子助教升迁翰林编修、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卢镗,生卒年不详,字子鸣,丽水县人,祖籍汝宁卫。明嘉靖年间(1522~1566)由世荫任福建都指挥佥事。嘉靖时由世荫任福建都指挥佥事,抵御倭寇,后以参将分守浙东。三十四年(1555)随总督张经、副将俞大猷破倭寇于嘉兴王江泾。率部追至大陈山(...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卢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汉族,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自崇祯六年(1633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卞玉京(约1623--1665年),又名卞赛,字云装,后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与马湘兰、顾横波、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门、柳如是、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南居益,字思受,陕西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南家村)人,尚书企仲族子、师仲从子也。曾祖从吉与曾伯祖大吉皆进士。两人子姓,科第相继。...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华察(1497~1574)字子潜,号鸿山,江苏无锡人。明朝弘治十年六月初六日生于无锡县隆亭即今无锡市东亭镇,少时聪颖,12岁能作诗文。因做过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辅导过皇家孩子读书,被称为“华太师”。...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华云龙(1332年-1374年),定远(今安徽滁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将领,淮安侯。元末时聚众起兵,后率众归附朱元璋,此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随徐达北伐北元,次年因功升任大都督府佥事,总管六卫兵留守兼任...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铉(1394-1458)字宗器,别号假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永乐十七年以善书征入翰林,笔法温媚,推重一时。次年中顺天府举人,授中书舍人,预修三朝实录,历教习庶吉士,景帝立,历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天顺元年进少詹事,卒于官。谨于言行,谥...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通,今商水郝岗乡千斤。明代荆襄流民起义领袖。河南西华刘村人。正统年间,流亡到房县(今属湖北)谋生。曾与和尚尹天风筹划起义。成化元年(1465年),和石龙等率领流民四万多人,在房县大石厂起义。他被拥为汉王,建元德胜。以石龙为谋主;另一起义首...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芳亮(?-1649),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早年从军,是李自成的心腹部将之一,任左营制将军。崇祯十七年(1644),率部由山西出太行,进入豫北、畿南,直趋保定,配合李自成夹击北京。后随李自成撤出陕西入湖广。李自成在通城九宫山遇害后,与田见秀...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良佐,字明辅,山西大同左卫人,贰臣,因常骑一匹杂色马,人称花马刘。初与高杰同属李自成部农民军,后降明,官至总兵。弘光帝立,封广昌伯,守颍州,为四镇之一。1645年,清军南下,他率部投降,掳弘光帝于芜湖,献交清军。隶汉军镶黄旗,封三等子。曾...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从此改姓刘。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球(1392年-1443年),字求乐,更字廷振,安福(今属江西省安福县山庄乡葛洲村)人。明英宗时著名谏臣。永乐十九年(1421),刘球登进士第,授礼部主事,参与编修《宣宗实录》,改翰林侍讲。正统六年(1441年),上疏反对麓川之役。正统八...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溥(约公元1436年前后在世)明代太医,工诗,与汤胤绩同称“吟豪”。字原博,一作元博,号草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景泰十才子”之首。八岁敏悟能诗,时称圣童。长随祖父游两京,“研究经史兼通天文、历数”(《明史》)。宣德初,以文学征,有言...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泽清(?-1649年),字鹤洲,山东曹县人,出身行伍,崇祯末年升至山东总兵。大顺军迫近北京时,崇祯帝命他率部火速入卫京师,他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不久大顺军进入山东,他带领主力向南逃至淮安。明朝灭亡后,在江南拥立福王朱由菘登基,被封为东...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文秀(?-1658年),陕西延安人。早年一直追随张献忠,大西国建立后,受封为抚南将军,与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并称为四将军。献忠死后,与孙可望等率大西军余部数万人,进军云贵,联明抗清,在清军大举进犯西南前夕去世,有子刘震,李定国死后,与李...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希尧,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籍贯不详。别号改世王(“改”一作“争”,亦作“治”)。与贺一龙、贺锦、马守英、蔺养成等合为“革左五营”。1642年(崇祯十五年),投李自成,未几,任右营制将军。自成死后,希尧与高一功等联明抗清。1649年(南明永...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宸即刘七(?-1512)明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刘六之弟,原名刘宸,他与兄刘六共同率众起义,参加了起义军征战的全过程。刘六牺牲后,他与齐彦石率部沿江东下,转战东南。后在通州(俗称南通州今江苏南通)战败牺牲。...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宠即刘六,名宠,因排行第六,故称“刘六”。明正德五年(1510)刘氏兄弟揭竿起义于河北霸州(今霸县)。翌年与杨虎军联合,拥兵数万。曾三次进逼北京,转战于河北、山东,攻占州县无数。后因起义将领杨虎、刘惠、赵燧先后牺牲。于是率部入河南,复转战...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宗敏(1607年-1645年),字捷轩,陕西蓝田人,一说米脂人。原为锻工,从李自成起义。崇祯十一年(1638年),随李自成突围潼关原,隐于商洛山。十三年助李自成突围巴西、鱼腹诸山,入河南,势复大振。十六年任权将军,次年,在西安封汝侯。率师...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宇,字至大,钧州(今河南禹县)人。阉党首要分子。成化八年(1472)进士,由知县入为御史,坐事谪,累迁山东按察使。弘治中,以大学士刘健荐,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召为左副都御史。正德元年(1506),进右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国能(?-1641年),陕西延安人,绰号闯塌天,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后效忠于朝廷。初与李自成、张献忠起义,自号闯塌天。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投降明廷,署为守备,隶属左良玉军。后与农民军作战,为明廷所赏识,遂授副总兵,先守郧阳,后移...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吉,字祐之。河北省博野县大程委村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成化十一年(1475)成为内阁成员。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至弘治五年八月(1487年-1492年)任当朝首辅一职。授编修,充经筵讲官。修《寰宇通志》成,升修撰。天顺四年(1460)...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六,名宠,因排行第六,故称“刘六”。明正德五年(1510)刘氏兄弟揭竿起义于河北霸州(今霸县)。翌年与杨虎军联合,拥兵数万。曾三次进逼北京,转战于河北、山东,攻占州县无数。后因起义将领杨虎、刘惠、赵燧先后牺牲。于是率部入河南,复转战于湖广...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元卿(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贤奕...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体纯(?-1663),明末清初人,又名刘体仁、二虎,号飞虎。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李自成部将。在李自成死后,坚持抗清,并接受南明赐封,封皖国公,带部队进入夔东,是为夔东十三家之一。...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伯温一般指刘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三吾(1313-1400),初名昆,后改如步,以字行,自号坦坦翁。湖南茶陵人。仕元为广西静江路副提举。入明后,于洪武十八年(1385)以茹瑺荐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刊定三科取士法,为御制《大诰》、《洪范注》作序。三十年主考会试,以会试多...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七(?-1512)明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刘六之弟,原名刘宸,他与兄刘六共同率众起义,参加了起义军征战的全过程。刘六牺牲后,他与齐彦石率部沿江东下,转战东南。后在通州(俗称南通州今江苏南通)战败牺牲。...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一璟(1567-1635)明末大臣。字季晦,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万历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历国子祭酒、礼部左侍郎。光宗即位,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光宗死,他力荐熹宗登位。首辅方从哲被劾,遂为首辅,与韩火广同心辅政,抑近幸...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凌濛初(1580年-1644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遐厈,别号即空观主人。汉族,明代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雕版印书家。其著作《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与冯梦龙所著《喻世明言》、《警世...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况钟(1383-1442)明代官员,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汉族,江西靖安县龙冈洲(今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宣德五年出任苏州知府,任职长达十三年。况钟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和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冯胜(?-1395),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弟,定远(今属安徽)人,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冯清,明代大臣。别号濯庵,顺天府(治所在今北京市)籍,浙江余姚县人。公元1493年(弘治癸丑)进士。公元1515年(明武宗正德七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公元1517年(正德九年)夏,升户部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三边军饷。...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书。弟梦熊,太学生,曾从...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冯惟敏(1511-1578),字汝行,号海浮,又号石门,散曲作家,临朐人。冯裕第三子。明代散曲、戏曲作家。著有诗文集《冯海浮集》、《石门集》,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4卷,以及杂剧《不伏老》、《僧尼共犯》。...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冯小青,名玄玄,字小青。明成祖年间南直隶扬州(今属江苏)人。嫁杭州豪公子冯生妾。讳同姓,仅以字称。工诗词,解音律。为大妇所妒,徙居孤山别业。亲戚劝其改嫁,不从,凄怨成疾,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年十八。近现代著名学者潘光旦先生曾著同名传记《冯小...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冯国用(1323年-1358年),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元末朱元璋帐下大将,宋国公冯胜之兄。少好读书,通兵法,初与弟冯胜结寨自保,后归朱元璋,劝朱元璋先取金陵以为根本。渡江后掌亲兵,多立战功,累擢至亲军都指挥使。至正十九年(1359年),...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冯双礼,明末清初陕西绥德人。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将,为大西五军都督之一。张献忠死后,随孙可望等联明抗清。永历十一年(1657),与白文选、马维兴脱离孙部,归附李定国。清兵入滇,李定国西撤,冯双礼入蜀,被部将狄三品挟持降清。...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冯保(1543-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明代太监。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冒辟疆一般指冒襄(1611年4月27日-1693年12月31日),字辟疆,号巢民,一号朴庵,又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今江苏如皋)人。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元鹏,明代诗人,字号不详,生卒年不详,由于年代久远,其生平已无法考证。...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储良材,字邦抡,广西柳州马平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江西道御史。任内曾上疏指斥吏部侍郎孟春等为奸党。嘉靖三年(1524年),巡按山西。嘉靖六年(1527年),以御史巡视京营。七年,巡按江西。曾刻《释名》8卷。著有《秋思》、《过汾河...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傅宗龙,汉族,字仲纶,云南昆明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铜梁知县,调巴县,行取,入为户部主事。久之,授御史。...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倪文焕(?-1628)明末官吏。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天启进士,授行人,擢御史。由崔呈秀引入魏忠贤幕,为其爪牙。曾诬劾李邦华、李日宣、周顺昌、崔景荣、李宗延等数十人,出按畿辅,并为忠贤建三生祠,以功累迁太常卿。思宗即位,以阉党处死。...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用笔锋...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俺答汗(1507年-1582年),16世纪后期蒙古土默特部重要首领,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达延汗孙。又译作阿勒坦汗、阿拉坦汗。明朝嘉靖年间崛起,其部落初期游牧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后逐渐强盛,逐原草原霸主察哈尔部于辽东,成为右...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俞通海(1330年-1367年),字碧泉,庐州巢县(今安徽巢湖)人,祖籍濠(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将领、河间郡公俞廷玉长子、虢国公。元朝末年,俞通海和廖永安等人于巢湖结寨自保。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俞通海率巢湖水军投奔朱元璋,此后随...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俞彦,[明](约公元一六一五年前后在世)字仲茅,上元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九年(公元一六0一年)进士。历官光禄寺少卿。彦长于词,尤工小令,以淡雅见称。词集今失传,仅见于各种选本中。...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侯显是明代的一位杰出航海家,是郑和船队指挥部中领导人员,明代宦官。生卒年不详。侯显的地位排名第三,仅次于郑和、王景弘。侯显为创造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奇迹作出了杰出贡献。1403年(成祖朱棣永乐元年)奉使去西藏聘僧人。后参与郑和二、三次下西洋。...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侯峒曾(1591-1645年),汉族,明苏州嘉定(今属上海)紫堤村(今属闵行区华漕镇)人。号广成,字豫瞻。明赠太常少卿侯震旸长子,天启五年(1625)进士。雅好诗文,能书法。曾任浙江参政。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嘉定民众起义抗清,...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侯大狗(?-1465年),瑶族,明代广西桂平大藤峡罗渌洞田头村人。家境贫苦,以烧炭、打猎或帮工为生。明正统初年(15世纪30年代),侯大狗参加蓝受贰领导的瑶民起义。蓝受贰牺牲后,侯大狗领导起义军继续战斗。正统十一年(1446年),侯大狗领导...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余子俊(1428-1489),字士英,明代官吏,四川青神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金星村)人,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在部十年以廉洁奉公称。苦筑延绥长城,史称“尽心边计,数世赖之”。巡抚榆林时,与徐廷璋、马文升...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何腾蛟(1592年-1649年),字云从,贵州黎平府(今贵州黎平)人。南明重臣,1645年任湖广总督,得到李自成旧部农民军的合作,共同抵御清军。1647年清军攻陷湖南,他退至广西,守全州,击退了清军。1648年反攻,收复湖南大部。后在湘潭兵...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何孟春(1474年-1536年),字子元,郴州(今属湖南)人,明朝文学家。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初任兵部主事,后升任员外郎、郎中,历任河南参政、太仆少卿、太仆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云南巡抚、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在任期间...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