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原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朝代:明朝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元至正十五年(1355),投奔朱元璋,历任主簿、通判、佥事等官。洪武三年...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桂彦良(1321-1387),名德偁,号清节,元明之际浙江慈溪(今江北区慈城镇)人。少年慧敏,勤奋博学。元末为乡贡进士,曾任平江路学教授,观世不可为,遂东归,放情山水间,肆为诗古文。张士诚、方国珍争相聘请,均不就。洪武...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明太祖一般指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2]),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妥欢帖睦尔一般指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元惠宗一般指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元顺帝一般指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杨璟(?-1382年),安徽合肥人,明初将领。其早年归顺朱元璋到集庆,后攻下常州,任亲军副都指挥使。后到婺州等地,升任湖广行省参政,镇守江陵。后进攻湖南,升任行省平章政事。与周德兴、张彬等将领攻入广西。洪武...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元明宗长子,元宁宗长兄。生母是圣裔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杨维桢(12961370年),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原名张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泰州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省盐城大丰市)。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与弟士德、士信率盐丁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布王三即王权。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元朝末期邓州人。以贩布为业。至正十一年(1351)底响应刘福通起义,与张椿等组织“北琐红军”,攻占邓县、南阳等地,又克唐、嵩、汝、洛阳等州县,与孟海马所率“南琐红...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爱猷识理达腊一般指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Ayurširidara,梵语“寿吉度”之意,1339年1378年),北元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国第16代大汗(1370年1378年在位),元惠宗(顺帝)长子,母为高丽贡女奇皇后。早...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石抹宜孙(?-1359) 字申之,今山西省高平市石末村人。元末将领。籍贯不详。其先世为辽之迪烈糺人。父石抹继祖为沿海上副万户。他袭父职,守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县)。1351年,方国珍起海上,江浙行省命他守温...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戴思恭(1324~1405),字原礼,号肃斋,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马剑村人。明代著名医学家。其父戴士尧为名医,幼承父业,继向朱丹溪学习医术二十余年,潜心医学理论,洞悉诸家奥旨。朱丹溪弟子甚多,惟戴思恭得其真传。治...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察罕帖木儿(Chaqan-temür,?1362年),字廷瑞,乃蛮氏人,元末将领。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即元之别失八里)。祖父是乃蛮台、父亲是阿鲁温,都居住在颖州,所以变为颖州沈丘(今安徽临泉,非今河南沈丘)人,改姓...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王,号臞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封地为宁国(今内蒙古宁城),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绑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后,将朱权改封于南昌,并加以迫害,朱权只好...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张羽(1333-1385年)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沐英(1344年-1392年),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朱元璋养子。沐英小时是在战乱、兵营、征途中度过的。从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李武,籍贯不详。元末北方红巾军将领。1356年(龙凤二年)秋,宋政权命他和崔德率西路军出击,取潼关(今陕西省,位西安市东北),克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县,位三门峡市西南),扼淆函;因元将察罕帖木耳...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孛罗帖木儿(?1365年),又叫孛罗铁木儿,元末将领,蒙古散只兀氏,四川行省左丞相答失八都鲁之子。孛罗帖木儿早年从父镇压红巾军起义。至正十七年(1357年)父死,他引兵退驻井陉口。次年,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引兵...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扩廓帖木儿一般指王保保,扩廓帖木儿(Köke Temür,蒙古语意为“青铁”,?1375年/1376年)。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梁寅(13031389年),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李思齐,元末将领。字世贤,罗山(今属河南)人。初与察罕铁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后拥兵陕西,任陕西等地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忙于与诸将自相争战。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明。1352年 (顺帝至正十二年),与察罕...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Köke Temür,蒙古语意为“青铁”,?1375年/1376年)。蒙古伯也台部人,生于光州固始县,汉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练子宁(1350~1402),名安,三洲 (今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黄家村)人。英迈超群,洪武十八年(1385)以贡士廷试对策,力言强国富民之道,擢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初授翰林修撰。后任工部侍郎。建文年间(1398~1402)改任吏...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胡大海(?1362年),字通甫,泗州虹县人,明初朱元璋手下军事将领。胡大海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元朝末年,从朱元璋起事。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胡大海率兵将杨完者打败,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等归降。任江南...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鲁明善,元代杰出的畏兀儿农学家。名铁柱。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约二十余里的哈拉和卓堡)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与元代后期。鲁明善是维吾尔族人。父迦鲁纳答思官至大司徒。曾任靖州路(治今湖南靖县)、安丰...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脱脱不花(?-1375年),《高丽史》作笃朵不花,王姓,汉名不详。高丽宗室,元朝末代沈王。脱脱不花是江陵大君王德寿的儿子,也是沈王王皓的孙子。1350年,脱脱不花被高丽朝廷送往元朝,充当元顺帝的宿卫。脱脱不花通过与元廷的亲密关系成功取得高位,并在1354年被册立为沈王。1356年,高丽恭愍王杀死元朝...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刘伯温一般指刘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欧阳玄(1274年1358年2月7日),字元功,号圭斋,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生于浏阳(今湖南省),为欧阳修之后裔,元代史学家、文学家。延祐年间(1314年1320年),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罗复仁(1306-1371年),吉水县(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人。翻开《明史》中的《列传》第25章就知道:罗复仁一生官做得不大,为官时间也不长,只因他秉性耿直、能言敢谏、为政清廉而闻名于史册。另外还有唐朝官人...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王权。人称布王三,生卒不详。元朝末期邓州人。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春,刘福通(白莲教起义军领主)在颖州(今许昌一带)举义。王权与方城人 张椿 在南阳一带起义响应,全军红巾裹头号称“红巾军”至正十二...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陈克明朝代:元代陈克明,江西临川县人,元代散曲家。约生于公元一三○○年,卒于一三七五年之后。由元入明。著有《环籁小稿》、《一笑集》等。(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九畹芳兰。陈克明散曲《临川八咏》作品得到较多评价,如元明曲学大家柯丹丘、周德清、王世贞以及当代曲学大家卢前等。挺斋(周德清)击节叹赏曰...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哈麻(?-1356年) 元末权臣,康里人。字士廉。其母为宁宗乳母,故入为宿卫。因受顺帝宠信,累官为殿中侍御史,礼部尚书。至正初,脱脱为相,也先帖木耳为御史大夫,他趋附之,脱脱与太平、别尔怯不花等有隙,他支持...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邓愈(1337年-1377年),汉族,明朝开国名将。原名邓友德,字伯颜,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他16岁领兵抗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将他改名为邓愈。邓愈跟随朱元璋渡...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胡美(?-1383年),原名廷瑞,为避朱元璋字,改名美。沔阳人。明初将领。其最早为陈友谅效力,任江西行省丞相,守卫龙兴。朱元璋攻下江州,派人招降胡美。胡美派郑仁杰请降,但要求不要解散其部队。朱元璋最初为难,后...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为懿文太子朱标次子,明太祖...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项普略(?-1352)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饶州人。又名项甲、项奴儿、项普奴、项普寿。1352年(治平三年)天完政权命他与彭莹玉率军攻占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康(今江西省星子县,位九江市东南)、饶(今江西省鄱...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李二(?--),元末北方红巾军首领。萧县(今安徽萧县)人。因遇灾荒,家唯有一仓芝麻,尽以赈济灾民,故称“芝麻李”。1351年(至正十一年)8月,他与赵均用、彭大、彭早住等响应刘福通起义,占领徐州(今江苏省徐州)亦以红...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韩山童(?-1351年),子韩林儿,元末民变军(红巾军)领袖,出生于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一信仰白莲教的家庭。成年后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张推翻元朝统治,并结识了安徽阜阳(《元...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田丰(?-1362)元至正十七年(1357)归属刘福通,转战山东、河北。二十一年降元,次年与王士庄刺死察罕铁木儿,入据益都,后城破被杀。籍贯不详。原为元镇守黄河义兵万户。1357年(龙凤三年)响应毛贵起义,克济宁路(今...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廖永安(1320年1366年),字彦敬,巢(今安徽巢湖)人,元末巢湖水军将领,朱元璋麾下早期将领,郧国公。庆国公廖永忠之兄。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廖永安率巢湖水军投靠朱元璋,此后屡立战功。至正十七年(1357年),随徐...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关先生一般指关铎(?-1362年) 元末北方红巾军将领,籍贯不详。人称关先生。1357年(龙凤三年)南宋政权分兵北伐,以他和潘诚、冯长舅、沙刘二等为中路军,配合东路军毛贵进攻大都(今北京)。是年秋,中路逾...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叶兑(13071389年),字良仲,号四梅先生,别号归根子。浙江宁海县纡岸(今三门县上叶村)人。元末明初名儒。他以平民身份向朱元璋献计,建议"北绝察罕,南并张士诚,抚温台,取闽越,都金陵"之方略,称"一纲三目之天下大...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周德清(1277-1365)元代文学家。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高安市杨圩镇睱塘周家)人。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后代。工乐府,善音律。终身不仕。著有音韵学名著《中原音韵》,为我国古代有名的音韵学家。元代卓越的音韵学家与戏曲作家。《录鬼簿续篇》对他的散曲创作评价很高,然其编著的《中原音韵》在中国音韵学...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燕铁木儿一般指伯牙吾台·燕铁木儿(El-Temur,?1333),钦察氏,床兀儿第三子,元朝权臣。初为怀宁王海山宿卫,武宗海山即位后,任同知宣徽院事。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任佥书枢密院事,掌宿卫。同年,泰定帝死于...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关铎(?-1362年) 元末北方红巾军将领,籍贯不详。人称关先生。元1357年(龙凤三年)南宋政权分兵北伐,以他和潘诚、冯长舅、沙刘二等为中路军,配合东路军毛贵进攻大都(今北京)。是年秋,中路逾太行,入山西...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汉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珠帘秀朝代:元代珠帘秀(生卒年不详),字、号、出生地及生平均不详,中国元代早期杂剧女演员。《青楼集》说她姿容姝丽,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颇推重之。可见她在元杂剧演员中的地位,元代后辈艺人尊称她为朱娘娘。珠帘秀与元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诸如关汉卿、胡祗遹、卢挚、冯子振、...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懿文太子一般指朱标(1355年1392年5月17日),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李康(?1358),字宁之,号梅月处士,元桐庐水滨乡(今凤川镇)人。事母笃孝,人称“李孝子”。早年随永康胡仲孺学习。善诗文,琴棋书画冠绝一时。对于古学之研究,造诣尤深。元至正二年(1342),郡守马九皋备礼聘...查看全文
朝代:元朝
李子中,元朝杂剧家。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人。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曾官知事,除县尹。所作杂剧凡二种:《崔子弑齐君》、《贾充宅韩寿偷香》。又《重订曲海总目元人杂剧》著录李子中尚有《范蠡归五湖》其本事殆取自《史记》卷四十一《勾践世家》中范蠡事改编而成。《元人杂剧钩沉》中辑有元杂剧作家赵明道《陶朱...查看全文
朝代:明朝
孙蕡朝代:明代孙蕡,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平步(今顺德平步乡)人。生于元至元二年(1337年)。他仪表堂堂,性格通达、豪爽。孙蕡于书无所不读,写起诗文来不用起草稿,开卷展纸,挥笔而成。初读起来好像并无刻意经营,细加体味,则气象雄浑,兴喻深致,有魏晋风度。他从小就志气不凡,不随便与人交往,乡间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