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朝代:唐朝
杨收朝代:唐代杨收,字藏之,同州冯翊人。收长六尺二寸,广颡深颐,疏眉秀目;寡言笑,方于事上,博闻强记。初,家寄涔阳,甚贫。收七岁丧父,居丧有如成人。而长孙夫人知书,亲自教授。十三,略通诸经义,善于文咏,吴人呼为神童。收以仲兄假未登第,久之不从乡赋。开成末,假擢第;是冬,收之长安,明年,一举登第,年才...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郑常朝代:唐代郑常[唐](约公元七七三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中前后在世。以诗鸣。尝谪居渔阳。(全唐诗有谪居汉阳白沙口阻雨因题驿亭一诗,唐诗纪事汉阳作渔阳,其首句云:渔阳知近远,亦与全唐诗不同。今从之)其余事迹不详。常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诗词作品《送头陀上人赴...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张弘靖朝代:唐代张弘靖(760824)字元理,唐代大臣,书法家,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尚书左仆射张延赏之子。画家张彦远祖父。以荫为河南参军。元和(806至820年)中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高平县侯,出为河东卢龙节度使,迁太子少师。工书法。幼学元常(锺繇)。自镇蒲陕,迹类子敬(王献之),及处台司...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刘祎之朝代:唐代刘祎之(631-687年)又名刘可寿,字希美,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唐初学者。少以文藻知名。唐高宗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参决政事。同撰《列女传》、《乐书》等共千余卷,曾一度坐事放逐。豫王李旦即位,参预其谋,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赐爵临淮县男。武则天临朝,倍受信任,官...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知玄,全称释知玄。字后觉。俗姓陈眉州洪雅人。母魏氏。梦月入怀。因而载诞。乳哺之间。见佛辄喜。五岁祖令咏华。应声而就。七岁遇泰法师在宁夷寺讲涅槃经。玄入讲肆若睹前。因是夕梦佛手案其顶。遂出家焉。十一落发。诣唐兴西安寺。传大经四十二卷远公义疏辩师圆旨一百二十五万言。指擿缁徒。动露老成。时丞相杜元颍作镇西...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皇甫镛朝代:唐代皇甫镛[唐](公元七八八年至八三六年)字稣卿,安定朝那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四年,卒于文宗开成元年,年四十九岁。擢进士第,为殿中侍御史,转河南县令,迁河南少尹。时兄镈为宰相,镛见其权宠太甚,每极言之。镈不悦。乃求分司,为太子右庶子。镈败,朝廷贤之,授国子祭洒,太子少保。镈能属文,工诗,寡...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苾伽可汗即默矩。唐时后突厥可汗。姓阿史那氏。一作苾伽可汗、毗伽可汗、默棘连。骨咄禄子。761-732年为汗.默啜可汗死后,其子小可汗匐俱立。匐俱旋为默矩弟阙特勤所杀,得立,为苾伽可汗。在位时,以阙...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王涛,(生卒年不详)唐朝医学家。是名医王珪的孙子。曾任给事中、邺郡太守等职。勤奋好学,博览古医书多方求教名医,尤以治疗妇科和儿科病见长。历官给事中、邺郡太守。他数从名医学习,又久知弘文馆,多见...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袁恕己朝代:唐代袁恕己(?-706年),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唐朝宰相。袁恕己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府司马,后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崔玄暐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中书令。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南阳郡王。706年(神龙二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通过...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薛据朝代:唐代薛据,盛唐诗坛著名诗人,杜甫、王维诗中作薛璩,其兄薛播、薛揔,名皆从手旁,知当以薛据为正,璩或为后世板划之误。唐河东宝鼎(今山西万荣县)人。薛氏为河东望族,《旧唐书》薛播传》云薛播,薛据兄弟七人于开元、天宝间并举进士,连中科名。衣冠荣之。薛据排行第三,所以当时称他作薛三。...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李岘朝代:唐代李岘(708年-766年),字延鉴,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唐朝宗室、宰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梁国公。历经三朝,一生历任多州州牧,两度出任江陵,多次担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书,七次担任专门大使。历任要职,在任多有功绩。代宗永泰二年(766年...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景云,唐朝僧人,幼通经纶,性识超悟,尤喜草书,初学张旭,久而精熟,有意外之妙。观其所书《将箴》,左盘右蹴,若浓云之兴,迅雷之发,使见者惊骇。斯盖不独形于字画之间,抑又见其写胸中之寄也。昔王羲之作《笔阵图》,以纸为阵,以笔为刀稍,以墨为鍪甲,以水砚为城池,本领为副将,结构为谋略,出入为号令,特以心意为...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肃明皇后刘氏(?一693年),唐睿宗李旦的皇后,是刑部尚书刘德威的孙女,她父亲刘延景任陕州刺史。武后的侄子武承嗣指使韦团儿诬告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同谋,施行法术咒诅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则天在...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赵彦昭[唐](公元?年至七一四年后不久)字奂然,甘州张掖人。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后不久。少豪迈,风骨秀爽。及进士第,调南部尉。历左台监察御史。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睿宗立,出为宋州刺史。后入为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寻贬江州别驾,卒。彦昭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杨思勖(约公元659年-公元740年),字祐之,唐玄宗时期宦官。罗州石城(今广东廉江)人,本姓苏,从小进宫,被杨姓宦官收养后改姓。他跟随唐玄宗平定了宫廷政变,升左监门卫将军。开元年间,先后平定了安南梅叔鸾、五...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默矩,唐时后突厥可汗。姓阿史那氏。一作苾伽可汗、毗伽可汗、默棘连。骨咄禄子。761-732年为汗.默啜可汗死后,其子小可汗匐俱立。匐俱旋为默矩弟阙特勤所杀,得立,为苾伽可汗。在位时,以阙特勤为突利设(...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武三思(649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官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氏宗族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人,黑齿氏,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黑齿常之生在百济。黑齿常之的早年事迹不详,善于用兵,史称其“骁勇有谋略”。在百济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降唐后数...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司马承祯(647-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人称白云先生,河内温县人,今属河南温县。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的后人。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少时笃学好道,无心做官。拜师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沈既济(约750约797年),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一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小说家、史学家。唐德宗时受到宰相杨炎赏识,建中元年(780年)授左拾遗、史馆修撰。次年杨炎被贬赐死,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后复...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刘损朝代:唐代刘损,字子骞,沛郡萧人,刘粹族弟,卫将军刘毅从父弟也。父镇之,字仲德,以毅贵,历显位,闲居京口,未尝应召。常谓毅:汝必破我家。毅甚惮之,每还京,未尝敢以羽仪人从入镇之门。左光禄大夫征,不就。元嘉二年,年九十余,卒于家。损,元嘉中历职义兴太守。东土残饥,太祖遣扬州治中沈演之东入赈恤,以损...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归登朝代:唐代归登,[唐](七五四至八二○)字冲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崇敬之子。大历七年(七七二)举孝廉高弟。贞元(七八五至八○四)初复登贤良科,历迁工部尚书。有文学,工真、行、草、篆、隶。唐百岩大师怀晖碑为其篆额。贞元三年(七八七)赵赞所撰,唐宰相张延赏碑为其八分书。又尝书径山禅师碑,字皆真行...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唐朝贞观21年,金真德被封为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武德7年,唐高祖册封金其平为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贞观9年,唐太宗封金善德为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她送其弟妹到长安留学,唐太宗赐《晋书》给他们。永徽元年,金真德作五言诗,并织于锦上送于唐高宗。永徽三年金真德死亡,唐朝设灵堂致哀。事迹据《旧唐...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索元礼,胡人,籍贯不详,为武则天时酷吏,武则天临朝后,拟废除异己,他承旨上书告密,擢为游击将军。派他在洛州设置机构,审理“谋反者”,并对谋反者施行各种酷刑,还令受刑人广泛牵涉无辜,使被陷害而致死者多达数...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李谨言,《全唐诗》收《水殿抛球曲二首》,列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李谨言,应作李慎言,洪迈避宋孝宗讳而改。李慎言,字希古,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士人。北宋仁宗、神宗间在世。赵令畤少年时,曾从其学。今存诗3首,传为其梦中见宫妓抛球而吟。事迹见《侯鲭录》卷二、《梦溪笔谈》卷五。《全唐诗》收作唐人,系袭洪迈《...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张锡朝代:唐代张锡,张文琮子,贝州武城人。则天时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先是,姊子李峤知政事,锡拜官,而峤罢相出为国子祭酒,舅甥相代为相,时人荣之。锡与郑杲俱知天官选事,坐赃,则天将斩之以徇,临刑而特赦之。中宗时,累迁工部尚书,兼修国史,寻令于东都留守。中宗崩,韦庶人临朝,诏锡与刑部尚书裴谈并...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张萱,汉族,长安(今西安)人,唐代画家,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苑咸朝代:唐代苑咸[唐](约公元七四二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京兆人。(全唐诗云:成都人。此从新唐书艺文志注)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开元天宝间前后在世。工诗,能书梵字,兼通梵音。举进士登第,为李林甫书记。开元末上书,拜司经校书中书舍人。尝为孙逖草除庶子诏,议者以为知言。后贬汉东郡司户参军。复起为舍人,永...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李适之朝代:唐代李适之(694年-747年),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宗室、宰相,恒山王李承乾之孙。李适之早年历任左卫郎将、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节度使、刑部尚书。天宝元年(742年),李适之拜相,担任左相,封清和县公。他与李林甫争权,但却不敌落败,被罢为太子少保,后...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赵抟(tun),唐末人,与张鼎、韦霭同时。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有操守,终生不遇。尝作《琴歌》以寓其落魄不遇之慨。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一〇《张鼎传》。辛文房谓其有爽迈之度,工歌诗(《唐才子传》)。《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赵抟歌诗》2卷,《唐才子传》谓存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2首。...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李瑶,男,唐玄宗第五子。生母是皇甫德仪。封鄂王。开元二十五年,因武惠妃诬陷被废为庶人,后被杀。《新唐书》记载:鄂王瑶,既封,遥领幽州都督、河北节度大使。开元二十三年,与荣、光、仪、颍、永、寿、延、...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席豫朝代:唐代席豫,字建侯,襄阳人,后徙河南,唐朝礼部尚书,文学才华横溢,冠冕诗人称号。十六岁考中举人,唐开元年间,官至吏部侍郎。唐玄宗时期,封号席公,太平公主闻其名,拜为阳翟尉。唐天宝六年,出任礼部尚书兼襄阳县令。皇帝曾登朝元阁赋诗,群臣属和,皇帝以席豫之诗最工妙,诏曰:诗人之冠冕。席豫,喜周易术...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王丘朝代:唐代王丘(?--743),唐诗人。字仲山。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太子左庶子王同晊子。幼擢童子科,后登制科,拜奉礼郎。长安中,官监察御史。开元间,历考功员外郎、紫微舍人、吏部侍郎、尚书左右丞、黄门侍郎。丁父忧,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迁御史大夫,俄转太子宾客。终礼部尚书。卒。赠荆州大...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李环,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二子,原名李溢,唐玄宗李隆基之子,母亲钟美人。开元十三年晋封为王,开元二十三年赐实封二千户。济王李环 ,原名溢,唐玄宗李隆基子,母钟美人。开元十三年始王,与仪、颍、永、寿、延...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欧阳通(公元625~公元691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通师,汉族,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子。早孤,母徐教以父书。初拜兰台郎,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转司礼卿判纳言事,二年为相,因反武承嗣为太...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汉族,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杨容华,约生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至武后载初(650--690)年间,华阴(今陕西华阴境内)人,初唐四杰杨炯之侄女。故而明陆时雍的《唐诗镜》卷八称:清丽,故有家风。明代程羽文的《鸳鸯牒》中说:杨容华,莺吭亮溜,鸹戗非群,宜即配王子安、骆宾王、卢升之,蜚声振藻,不忝四家。代表作《新妆诗》。...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张荐朝代:唐代张荐[唐](公元七四四年至八o四年)字孝举,深州陆泽人,张鷟之孙。生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卒于德宗贞元二十年,年六十一岁。敏锐有文辞,专治周官、左氏春秋,占对详辨,为颜真卿叹赏。大历中,李涵荐任史官。代宗、德宗时,充史馆修撰,为裴延龄所忌。三使回纥、回鹘、吐蕃,累宫御史中丞。卒,谥宪。荐著...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金仙公主(689~732年),讳无上道,为唐睿宗李旦女,《新唐书》中排第九位,其墓志称其为唐玄宗李隆基八妹。初封西城县主,进封金仙公主。706年(神龙二年),十八岁的公主度为女道士。以道士史崇玄和叶法善为师。金...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南巨川,鲁郡(今山东兖州)人。盛王府录事参军南琰之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登进士第。肃宗至德二载(757)任给事中,奉使吐蕃。后贬崖州。卒年不详。事迹散见《旧唐书肃宗纪》、《酉阳杂俎》卷一三、《千唐志斋藏志》收南卓《南氏墓志》、《浯田程氏族谱》卷二。曾著《续神异记》,载冥祥灵验故事,已佚。《全...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袁瓘朝代:唐代袁瓘,襄阳人,后移居宋州。喜爱剑术,与孟浩然,储日羲友善,玄宗时,任左拾遗,孟浩然到洛阳曾寻访袁瓘,而袁瓘已贬官岭南,孟写诗《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后来孟浩然又到岭南寻访,而袁瓘又遇赦而归授太祝之职,孟浩然写诗《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开元十一年,孟浩然在长安与袁瓘重逢,不久,袁瓘调任赣县尉...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灵一[唐](约公元七六四年前后在世)姓吴氏,人称一公,广陵人。(唐才子传作剡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广德中前后在世。童子出家。初隐麻源第三谷中,结茆读书。后居若耶溪云门寺,从学者四方而至。又曾居余杭宜丰寺。禅诵之余,辄赋诗歌。与朱放、强继、皇甫冉兄弟、灵澈为诗友,酬倡不绝。后终于岑山...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杨国忠(?-756年),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唐朝宰相,张易之之甥,杨贵妃族兄。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身兼四十余职。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用...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李善(630689年),唐代知名学者,江都(今扬州)人(一说为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史书上称他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有君子的风范和韵致。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李善先后任录事参军、秘书郎、崇贤...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蓝采和是汉族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朝人,今重庆江津白沙镇永兴大圆洞得道成仙。陆游在《南唐书》中说他是唐末逸士。元代杂剧《蓝采和》说他姓许名坚。蓝采和是他的乐名。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相传于北宋时期...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马怀素朝代:唐代马怀素(659―718),字惟白。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幼时家境贫寒,苦读经史。擢进士第,累迁御使。开元初,为吏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兼昭文馆学士,四...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许康佐朝代:唐代许康佐,父审。康佐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以家贫母老,求为知院官,人或怪之,笑而不答。及母亡,服除,不就侯府之辟,君子始知其不择禄养亲之志也,故名益重。迁侍御史,转职方员外郎,累迁至驾部郎中,充翰林侍讲学士,仍赐金紫。历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皆在内庭。为户部侍郎,以疾解职。除兵部侍郎,转...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阁罗凤(712年―779年),又作觉乐凤,南诏第五代王,公元748年779年在位,其父皮逻阁在中国唐王朝扶持下统一六诏,受唐朝封为云南王。748年皮逻阁死,阁罗凤继位,袭封。其为皮逻阁养子,皮逻阁死后,与二弟于诚节争...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王琚朝代:唐代王琚(656~746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玄宗朝大臣。少孤而聪敏,颇有才略,好玄象合炼之学。与李隆基交好,参与先天政变之后,眷委特异,参豫大政,拜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晋封赵国公,食实封五百户,时号内宰相。后以谗见疏,出仕外郡,终为李林甫所构陷,自缢而卒。宝应元年,赠太...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贺兰进明朝代:唐代贺兰进明[唐](约公元七四九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中前后在世。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二八年)登进士第。安禄山之乱,进明以御史大夫为临淮节度。巡遂陷没。肃宗时,为北海太守。诣行在,以为南海太守,摄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后贬秦州司马。进明好古博雅,经籍满腹,著文一...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高适北游蓟门,曾拜访王昌龄、郭密之,留诗去。天宝八年(749)任诸暨令,建义津桥,筑放生湖,溉田2000余顷,便利百姓。事迹见阮元《两浙金石志》卷二。郭诗刻在浙江青田县石门洞磨崖上,其诗古淡近选体(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五)。《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收诗1首。...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元献皇后是唐玄宗的贵嫔、唐肃宗生母,姓杨氏,真名不详,出身弘农华阴,为中国唐朝唐玄宗的贵嫔、唐肃宗生母。杨氏与武则天之母为同族,但之间的亲缘关系未见于正史。杨氏的曾祖父杨士达,曾于隋朝任官。唐...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李栖筠朝代:唐代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华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始,居汲共城山下,华固请举进士,俄擢高第。调冠氏主簿,太守李岘视若布衣交。迁安西封常清节度府判官。常清被召,表摄监察御史,为行军司马。肃宗驻灵武,发...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梁令瓒,生卒年不详,唐朝画家、天文仪器制造家。汉族,蜀(今四川)人。官率府兵曹参军。开元九年(721年),玄宗命僧一行改造新历(大衍历),而无黄道游仪测候;令瓒因创制游仪木样。一行称其所造能契合自然,对推步大...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戚逍遥:唐代冀州南宫(女子)人。传说幼好道,父以女诫授逍遥,逍遥曰:此常人之事耳。遂取老子仙经诵之。年二十馀,适同邑蒯浔。不为尘俗事,惟独居一室,绝食静想,作歌云云。人悉以为妖。一夜,闻室内有人语声。又三日,忽闻屋裂声如雷,仰视天半,逍遥与仙众俱在云中,历历闻分别语。观望无不惊叹。作品欣赏【歌】...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史青,零陵人,聪敏强记。开元初,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昭。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玄宗听了,大赞其才,当即授以左监内将军之职。...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沈千运朝代:唐代沈千运(713756),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后迁居汝北(今河南汝州)。家贫,性行端直。《元结箧中集序》、《书史会要》载:工文,善八分。工旧体诗,其诗反对华词艳语,气格高古,当时士流,皆敬慕之,号为沈四山人。...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郎士元,唐代诗人。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查看全文
朝代:唐朝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查看全文